如何在3秒內讓人對你產生一見鍾情?
女生是如何讓男生對其產生“
一見鍾情
”感覺的?
我們先來認識一位美女:
李成敏(別名:CLARA LEE、克拉拉)
出生於瑞士,英國籍亞裔女演員
這樣的介紹方式是不是讓你嗅到了一絲絲相親的味道?
介紹人給了你張對方照片,並且告訴了你她的名字,工作,出生地。
你會質疑,雖然照片還不錯,但是並沒有讓人產生一見鍾情呀!
其實,這位女神拿下我們芳心的方式是這樣的:
比起不會動的照片,生硬的人物介紹,我們從一段僅僅3分多種的電影片段裡就見識了克拉拉的性感、調皮、自戀與可愛。這時候我們會情不自禁地說:“
愛了,愛了
。”
短短的3分鐘就迅速拉近了我們對克拉拉的好感。
01
在這3分鐘裡我們的內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首先是一位相貌不錯,穿著打扮較為入時的女性。
在首次印象不錯的前提下,我們就會對她“
多加觀察
”。
在蒸汽管道前按壓蒸汽掀起的裙襬,想象著瑪麗蓮夢露的經典動作,自我地扭擺。
在走廊的鏡子牆中邁著歡快的舞步,自信地展示著性感的身材,女性的撩撥。
男主入迷了。
這就是情感裡的“
首因效應
”和“
多看效應
”。
首因效應也叫第一印象效應
,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
雖然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程式。
如果一個人在初次見面時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麼人們就願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較快地取得相互瞭解。
反之,對於一個初次見面就引起對方反感的人,即使由於各種原因難以避免與之接觸,人們也會對之很冷淡。
在另一個實驗中:心理學家在一所大學的女生宿舍樓裡隨機找了幾個寢室,發給她們不同口味的飲料,然後要求這幾個寢室的女生,可以以品嚐飲料為理由,在這些寢室間互相走動,但見面時不得交談。
一段時間後,心理學家評估她們之間的熟悉和喜歡的程度時發現:
見面的次數越多,相互喜歡的程度越大;而見面的次數越少或根本沒有,相互喜歡的程度就較低。
這就是“多看效應”。
02
想提升自身的異性緣,先別在聊天上費工夫!
1. 聊天屬於“多看“,並非“首因”。
首因會與人的整體形象掛鉤。你的著裝,你的精神狀態是人們首先注意到的。人們會根據首先
注意到的你留下的第一印象來決定是否接近你
。
只跟女生在微信上聊天,不見面,或者單單憑一張照片就希望對方可以喜歡上自己都極大地弱化了“首因效應”。
對你本人的第一印象完全沒有或者僅僅是一張照片,其餘的都是一些網路聊天記錄。試問,你會對文字本身產生愛情的感覺嗎?
首因是需要見面的,你的個人形象提升了嗎?
2. 首因產生後,你要做的就是去約會。
女生與你第一次見面後,先別去回顧這次約會的細節,先度量下女生現在對你的好感度。
約會後女生與你聊天的頻率與約會前持平或者提高了,說明她對你好感不減。
再多安排幾次約會,增強多看效應,多次提升女孩對你的好感度
,愛情才會姍姍來遲。
有的男生在約會後不去安排下次約會,反而又找起聊天話題,女孩本希望多多見到你,多多瞭解你,可接來下面對的卻是一
次又一次的網路聊天,最終把女孩的好感消磨殆盡。
不願意提升改變的你,多看也會起效應,即第
一印象很差,那麼見面越多就越惹人討厭,“多看”反而讓人“多厭”,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一切的前提,還是
認清自己,理順了,再拿給別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