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者效應是什麼意思
被害者效應是什麼意思
一、定義
被害者效應最早是由心理學家貝德曼提出的,他認為個體在遭受不幸事故後,為了保護自我形象和自尊心,會趨向將事故原因歸咎於外部因素,而不是自身的原因。這種現象被稱為自我保護機制,也就是所謂的“被害者效應”。
二、原因
被害者效應的產生,一方面是因為個體為了保護自我形象而採用的自我保護機制,另一方面也跟社會對待受害者的態度密切相關。對於社會中的受害者,往往會獲得更多的同情、幫助和支援,這些積極的資源會令受害者感到自己得到了許多關注和肯定,從而更有自信。
三、表現
被害者效應的表現形式複雜多樣,如網路欺凌受害者可能會因此變得更加羞澀、壓抑、被動或敏感;而在法庭上,被害人的陳述可能會受到法官和陪審團的更多關注,進而影響其它證據的分析和判斷等等。總體上,被害者效應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傾向是:在決策或人際交往中表現出更為謹慎、保護自身、提高警覺、更有自信等。
四、影響
被害者效應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很大。從個人維度上來講,持續的被害者效應會導致受害者心理負擔過重,從而影響其健康狀態和日常生活。而從社會角度來看,過度強化的“被害者優先”、“以受害者為中心”的觀念也可能對社會正義產生負面影響,因為過分強調受害者權益也可能使得其它相關利益被削弱。
綜上,被害者效應作為一個複雜而廣泛的心理現象,其對於人類社會和個體的影響應引起足夠的關注。人們應該在具體實踐中理性認識和正確處理好被害者效應所反映出的複雜人際關係和社會政治問題,以充分體現人類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和諧。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