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崖實驗名詞解釋
視崖實驗(Visual Cliff Experiment)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貝維爾·J·溫洛在1960年代初發明的,用於研究嬰兒感知和視覺發展的經典實驗之一。該實驗透過一個透明平臺,將嬰兒放在高處(視覺上看起來很危險),進而觀察嬰兒判定高處的能力。
視崖實驗名詞解釋
從嬰兒發展的角度來看,這個實驗提供了一些有趣的結果。一些嬰兒在視覺崖的一側會表現出明顯的“反應恐懼”,繞開或往後跑開;而另一些嬰兒卻爬過視覺崖,似乎並未感受到威脅。這些表現提示著一些啟示:不同的嬰兒有不同的感知和判斷模式,且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而這些模式也受到大量的環境和情境因素的影響。
從視覺和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視崖實驗也為我們深入探討視覺和深度知覺提供了一個工具。實驗表明,嬰兒需要將它們在環境的經驗,包括跟隨成年人的指導和它們自己的視覺感知,結合起來,才有可能形成對深度的判斷。而換句話說,視覺深度感知並不僅僅是一種生物自然的本能,而是一個需要學習和調整的能力。
最後,從教育和家庭的角度來看,視崖實驗也給我們一些重要的啟示。因為嬰兒的視覺和深度感知能力需要在日積月累的環境中培養和發展,而成年人對孩子的環境管理和指導恰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在生活中使用不同的影象和模型來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深度感知,或者更好地利用語言和遊戲填補孩子因年齡和經驗的缺陷等等。
綜上所述,視崖實驗是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用於研究兒童感知和視覺深度知覺發展。它提示我們,兒童的發展受到環境和情境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透過各種方式來創造一個積極的、有益於孩子成長的環境。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