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清明節的傳統文化作文
描寫清明節的傳統文化作文(通用3篇)
描寫清明節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清明節被定為法定節日,放一天假。媽媽趁放假的大好時機帶我出去掃墓,祭拜祖先。
出了家門,就看到街上的車子來回穿梭,指揮交通的交警們忙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真是辛苦。看來今天出門掃墓的人可真不少啊!
來到了小蜀山陵園,只見門口雜亂地放了許多冥紙和鞭炮。我想:“這裡難道就是賣冥紙和鞭炮的地方?”走近一看,其實不是。原來,小蜀山陵園已經改掉了老規矩,冥紙和鞭炮不允許帶入陵園,一束束鮮花取而代之,成為今年祭拜祖先的新時尚。我和媽媽也買了一束鮮花,就進了門。進門後,就看到幾張桌子並在一起,上面放了一條好幾米長的橫幅,上面有著很多人的簽名,一問才知道,原來,這裡正在舉行“萬人簽名”的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積極響應文明掃墓的號召,我也興奮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因為我覺得這種方式既美觀又不汙染空氣。繼續往前走,又看到有一些人在放風箏,走上前去,仔細一瞧,原來他們把一些寫著祝福語的紙條,掛在風箏上,放到藍天上,用來寄託對親人的懷戀。
今年把清明節定為法定節日有著深刻的意義,因為它弘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讓我們大家共同投入文明掃墓的隊伍中去吧,廢除迷信活動,移風易俗,把文明精神傳遍全世界!
描寫清明節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並且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__多年曆史。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地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地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地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地農言。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地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地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地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地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地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地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地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地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地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地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地特殊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地親人地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地傳統節日,是重要地“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地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描寫清明節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我家鄉的清明節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當然是掃墓了。清明節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獻上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當然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更應該去瞻仰民族英雄,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如果沒有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不會有我們的美好未來。我們用這種方式寄託我們的哀思,繼承先烈們的遺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學習中去。青山肅立,綠水長歌,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蹟,繼承先烈的遺志,將來更好地為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故有“清明前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農民伯伯在清明前後種下自己的希望,期待秋天會有好收成。人們也會紛紛栽下了一株株小樹苗,美化自己的家園,使神州大地變得更加鬱鬱蔥蔥。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春天把五彩繽紛的顏料四處潑灑,萬物復甦,萬紫千紅。我們趁著這美好時光,帶著相機,去山上,田野踏青,尋找春天的足跡。
清明時節,風箏也耐不住寂寞,凌空而飛,翩翩起舞,綻放於藍天,如魚得水,俯仰漫遊。小朋友們手裡拿著風箏,一個個歡呼雀躍,放飛了童心,放飛了快樂,放飛了希望。
這就是家鄉的清明節,我們用掃墓、踏青,放風箏等各種活動來度過這個美好的節日。
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據說是用來祭奠先人的。今天,我們做了清明果。第一步找艾草。我和媽媽來到菜地,遠遠望去一片碧綠,什麼是蔬菜什麼是野草什麼是艾草都分不清了。我不禁犯了苦惱,撓了撓後腦勺。...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清明節我都會想起唐代有名的詩人杜牧。杜牧是在今陝西西安人。每到清明我們都要去掃墓。今年我家全部人都從外地趕回來掃墓。
對於我家鄉的人們來說,清明節是個僅次於春節的大節。家鄉的清明節有很多講究,今年的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一道回老家祭祖掃墓,深切地感受到家鄉清明節的與眾不同又節味十足。
時間似飛箭,一去不復返。現在回頭想想,爺爺逝世距今已有四年了。今天,當我跪在爺爺碑前燒紙時,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往事,或許正如胡歌所作命運自認幽默,想法太多由不得我,我獨自走在寂寞的長街,回憶一幕幕重演當聽到這句歌詞時,我不...
清明節的前一天,爸爸到學校接我回老家做清明,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的開車回老家。清早我們到姑奶家,她家是小賣部,我們在她家買了清明用的紙錢人民幣彷彿像真的一樣。串錢是圓圓的如同一個個小卡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著濛濛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著濛濛細雨到來了。
xx月5日,第一個成為法定假日的清明節到來了。呵呵,老天似乎很賞臉,清明節一改以往“雨紛紛”,變得晴朗,而路上行人呢,不再是“欲斷魂”,都懷著喜悅去踏青,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祭奠。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