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分別是什麼
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心理現象。它們指出,人們對資訊的處理是非常受限的,並且受到之前獲得的資訊和個人觀點的影響。
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分別是什麼
首因效應是指人們會根據最初接收到的資訊來形成觀點。這個觀念首先由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凱瑟琳·布里奇斯·布勞恩(Katherine Briggs Braun)和伊莎貝拉·梅耶斯·布利格斯(Isabel Myers Briggs)提出。這一現象表明,最初獲得的資訊會對未來的類似資訊做出的決策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實際的生活中,這意味著如果一個人第一次與你交談時,他們留下的第一印象可能會比多次見面留下的印象更加持久。
然而,近因效應則認為,最近獲得的資訊對人們的決策產生更大的影響。這個觀點由心理學家卡爾·杜維特和米爾頓·菲爾德曼提出,他們發現,人們對最近的資訊更加關心和重視。這意味著,如果你剛與某人進行了一次長談,那麼他們可能會更有可能依據這次談話來做出未來的決策,而不是憑藉他們以前的觀念甚至是第一印象。
儘管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看似相反,它們應該被視為同一思維模式的兩個方面,即先入為主的傾向。這表明我們的大腦在處理新問題時會根據先前有關類似問題的資訊來進行判斷。
在商業中,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都是極其重要的。品牌形象通常需要透過首次交流來實現,因此企業必須確保他們首次與顧客的互動是積極的,並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為了留住現有顧客,企業必須繼續為他們提供最近的資訊,並保持他們對品牌的關注。
在個人生活中,人們也需要注意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如果你正在尋找新的工作,第一次交談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可能會影響你是否能夠得到面試的機會。而近因效應則暗示著,如果你想使他人改變主意,你應該提供最新的資訊和理由。
總之,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是我們每天生活中重要的心理現象。瞭解這些現象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釋和預測人們的思維方式,從而更好地應對各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