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的時候突然想要了,怎麼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公司裡,總會有一些特別勤奮努力上班的人,加班最多,壓力最大,對待每一項工作都認真細緻,領導也十分喜歡,但是除了獲得一些口頭稱讚,什麼升職加薪可能都得不到。甚至公司給崗位增加了一些人以後,他們自己也很難把工作分出去,總覺得別人不夠那麼認真細緻,擔心工作分出去以後,別人做不好,情願辛苦自己。
起初很多人覺得,這樣的人就是太操心了,這樣做事遲早把自己累死。小編曾經也這麼認為,直到有一天從投稿人小新身上,慢慢也對這種心態有了更深的認識。
時間一長,小新對工作越來越灰心,絲毫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感,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哪裡出現了什麼問題,直至最後產生了離職的想法,這和當初自己一個人苦苦支撐部門工作,渴望趕緊有人來共事的心態完全不一樣了。實際上,小新是失去了工作中的“被需要感”。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一些比較負責或者“愛操心”的人會在別人對自己的“需要”和“認同”中尋找到安慰,“被需要感”帶來的是認可,這種認可會超過一些人身體上受到壓力與負擔,獲得充盈的精神滿足。儘管嘴上抱怨“領導怎麼老找我、這事怎麼又給我”,心裡是不舒服,但是真的換一個人把工作交接出去,也少有人願意。
故事中說到的小新或者經理,都存在想要用拼命工作證明自己,獲取“被需要感”想法。但是經理在故事中是存在定位錯誤的,作為管理人員,還是要適度給予下屬展現工作能力的機會,而不是事無鉅細,樣樣要抓,做好統籌,適度補位才是最要緊的,否則下屬可能會因為無法獲得認可而對工作產生“厭棄”心態。而小新,在公司做了2年工作,也要給自己規劃好成長路線,跳出 “舒適圈”,不斷鍛鍊自己的能力,才能獲得更多的“需要感”,否則,在面臨工作上的困頓時,很容易產生“放棄”或者自我懷疑的心理。
最後,我們認為“被需要感”其實很重要,這種感覺是催生努力工作,上進的重要心態,但是不要太過,月盈則虧,就像文章開頭說到的那種現象,你在自己的崗位上做順手了,有同事過來分擔工作,可以分出去的就應該大膽分出去,騰出去的時間無論是提升自己還是放鬆生活,都對自己是莫大助益,適度空杯,一樣也可以獲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