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長如何給孩子性啟蒙?
在由母親和男孩組成的單親家庭中,孩子本來就缺少父愛。那麼母親該如何該孩子性啟蒙呢?在性啟蒙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單親家長如何給孩子性啟蒙?
培養孩子男性角色性格
一些母親在教育兒子時,首先將他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然後才將其當作獨立的男子漢,甚至從未將其視為獨立的男子漢。
對孩子過分支配和保護,滿足於兒子的順從、依賴、怯懦、仔細,這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極為不利。例如,男孩子總是十分淘氣,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母親要求他講衛生,不要把衣服搞髒,不要亂跑,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結果孩子變得處處謹小慎微,縮手縮腳。
成年後,母親對兒子的這種性格當然是恨鐵不成鋼,殊不知這主要是母親本人教育的結果。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和模仿的榜樣,如果要培養孩子果斷、自信、大膽、心胸坦蕩等性格,就要有意識地對男孩子採取內細外粗的教育方式,教育內容要符合男性性格特徵,而不要培養出脂粉氣。
給孩子創造適當的交往環境
由於家庭中缺少父親,兒子自然與母親相處的時間大大增多。有的母親認為,與女孩子一起玩安全、文明、衛生,而與男孩子玩則容易出亂子。其實,這樣會使孩子在成年之後產生人際交往上的障礙,他們只對某些人有安全感,而對另一些人表現出膽小、退縮和敏感。因此,母親應該多安排孩子與爺爺、舅舅、男性同事等交往,補償父親缺乏而造成的同性jiao往上的空白。
另外,在這樣的交往過程中,他們也不知不覺地模仿了其他男性的行為,這是母親那裡所得不到的。
給孩子適度的母愛
單身母親往往將兒子視為自己生活的唯一寄託,把全部的愛和感情都傾注到孩子身上。例如,有的母親將餵奶的時間不恰當地延長;允許兒子一直與自己同床而眠;對兒子過多的關心和愛撫等等,結果孩子產生戀母情結,習慣於依賴母親,而不願意獨立,更有甚者會產生變態心理和行為。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兒子最好在7歲以後就和父母分室休息,如果家庭條件不許可,至少也應分床。在國外,孩子一生下來就和家長分開休息。中國家庭因條件和傳統等原因,沒給孩子創造獨自生活的環境。而單身母親由於對孩子過分的愛,使得有些人在一定條件下分不清母愛和情愛的界限,也不瞭解這樣做給孩子帶來的惡果,造成兒子在心理上永遠不能斷奶。
母親要有獨立支配的時間
孩子一生下來本能地具有佔有慾,他們吮吸母親的營養,佔有母親的懷抱和目光,成為母親生活的中心。隨著孩子的長大,母親應該慢慢將注意力離開孩子,但是,許多單身母親將全部時間都給了孩子,沒有自己的私生活,這其實對兒子性心理的發展是無益的。
母親應該定期給自己安排時間,用來處理私人事情,包括同異性的交往,使孩子明白,母親是愛他的,但他不能佔有母親所有的感情空間。否則孩子會變得放蕩不羈,不服管教,或向母親濫施命令,自私地反對母親再婚等等。母親給自己時間的同時,也就給了孩子成熟的機會。讓孩子接受健全的婚姻觀
有些單身母親在以往的婚姻生活或性經歷中受到的創傷使她們對婚姻、異性都持有一定的偏見,並且將這種偏見灌輸給孩子。例如,告訴孩子是爸爸不要他們了,男人都很壞,自己是如何不幸,等等,使孩子對人產生敵意、不信任感,同時也有不安全和被拋棄感。還有的母親喜歡一遍又一遍地對孩子說:我這麼辛辛苦苦都是為了你,如果沒有你,我就好過多了。她們以為這樣說,孩子就不會忘記母親的養育之恩,實際上卻造成了孩子憂鬱、多愁善感、自卑、自責的心理,給未來的生活投下了沉重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