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男子10萬元把自己變成狗,學狗叫,跟狗一起玩…這是什麼怪癖?
日本男子“託科”從記事起就懷有一個不同尋常的夢想,那就是想成為一隻狗。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26日報道,近日,“託科”在影片網站上釋出了一段影片,影片中的他穿著牧羊犬皮套,被人牽到公園遛彎,他不僅在地上打滾,還和同在公園裡散步的小狗親密“互動”,嗅來嗅去,引來不少人圍觀。
為了能扮好牧羊犬,去年5月,“託科”找來一家影視道具公司,花了2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0萬元),讓其製作了一套真人大小的牧羊犬皮套,開始在家裡扮起狗來。
最近,“託科”又邁出了一步,他勇敢地走出家門,第一次來到公園,和其他的狗狗“互動”起來。
自從去年5月,“託科”宣佈自己開始當狗後,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在影片網站上釋出了數十段當狗的“日常生活”影片,包括玩球、坐電梯,甚至是學“吃”狗糧等,引發網友關注。據瞭解,截至目前,“託科”在影片平臺上已擁有超過3萬粉絲。
去年9月,“託科”第一次嘗試到戶外散步,他在最近釋出的一段影片中分享了這段經歷。“託科”在字幕中寫道,當時,他感到很緊張,“生怕被人看到”。
但現在的“託科”似乎越來越勇敢了,最近,還有網友發現,“託科”不僅在他家的後院玩耍,還試圖表演一些技巧,以“換取”狗糧。
社交平臺上的一些網友表示,自己被“託科”的影片所吸引,因為他們也有類似的心願,“這激勵著我們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但也有部分網友表示,自己無法理解“託科”的行為,“這真的是我見過的最瘋狂的舉動了。”
當被問及為什麼會選擇扮成牧羊犬時,“託科”表示,這是他最喜歡的品種,而且考慮到他的體型,當一隻“大狗”會比較好。
根據報道,”託科”(Toko)並未被診斷為化獸妄想症或狼化妄想症,因為他的行為並沒有明確表現出將自己視為真實的狗或其他動物。他的行為更像是一種特殊的愛好和興趣,他喜歡扮演狗的角色,穿著牧羊犬皮套,和其他狗互動,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
化獸妄想症和狼化妄想症是一種罕見的心理障礙,患者會產生嚴重的妄想,認為自己真實地變成了動物,比如狼。他們可能表現出具有動物本能和習慣的行為,並堅信自己是動物而非人類。
“託科”的行為更像是一種喜歡模仿動物的特殊興趣,而非真實的妄想。他可能因為對狗的喜愛和對特殊感的渴望而選擇了扮演狗的角色,而並非出現了化獸妄想症。
人的夢想是多種多樣的,有些是普通的、現實的,而有些則可能顯得與眾不同、怪異。”託科”的奇怪夢想在怪癖心理學中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1. 渴望特殊感和獨特認同
怪癖心理學認為,有些人在追求特殊感和獨特認同時,會選擇與眾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託科”的夢想成為一隻狗,可能源自他內心對於特殊感的渴望。透過扮狗,他能夠獲得一種與眾不同的認同和獨特的身份,這讓他感到滿足和快樂。
2. 對自我的認同和探索
怪癖心理學也指出,有些人在追求自我認同和探索時,會選擇非傳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託科”可能透過扮狗來探索自己內心深處對動物的喜愛和渴望。他可能覺得自己在某種程度上與狗有著共鳴,透過扮演狗的角色,他可以更深刻地瞭解自己內心的情感和慾望。
3. 逃避現實和壓力
有時候,奇怪的夢想和行為也可能是逃避現實和應對壓力的一種方式。”託科”在自己成為一隻狗的角色中,可能暫時忘卻了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透過”做只有狗才會做的事”,讓自己得到一種輕鬆和解脫。
4. 追求幸福和快樂
怪癖心理學認為,人們有時會選擇怪異的夢想和行為,是因為在這些奇怪的事情中他們找到了幸福和快樂。”託科”在扮狗的過程中可能體驗到一種快樂和滿足感,這讓他覺得這是值得的,因為他追求的是內心的幸福。
5. 自我接納和表達
最後,怪癖心理學也提到,有些人選擇奇怪的夢想和行為,是因為他們希望能夠接納自己的獨特性和表達內心真實的自我。”託科”可能透過扮狗來展現自己內心獨特的一面,不再隱藏或壓抑自己,而是勇敢地表達自己真實的喜好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