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不管有錢沒錢,都要給兒女留下兩樣東西,這才是有遠見
正如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一樣,每位老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寶庫”;
在漫長的日子裡,他們吃了很多苦,也虛度了一些年華,他們見過了人世間的冷暖,瞭解了人生百態;
和他們聊天,你能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東西:有做人的智慧,有經驗和教訓,有歷練和成長,有眼界和格局;
這些都彌足珍貴;
身為老人,都希望兒女以後,能少走彎路,過得安寧幸福;
那麼,不管你有錢沒錢,都請給孩子們留下三樣東西。
一:獨立的人格
《情深深雨濛濛》中,很多人不喜歡傅文佩,因為她在與九姨太王雪琴的較量中輸了;
還被迫地,讓自己和女兒依萍,過上了窮困潦倒的日子;
人們提起她,就會想起“窩囊、聖母、軟弱”這些詞;
然而,我們可以看到,文佩的女兒依萍,和雪琴的三個孩子,截然不同;
依萍雖然看起來偏激、強硬,但是她有她獨立的人格;
她不靠狠心拋棄她的父親接濟,也不會寄希望於柔弱的母親,而是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專長賺錢;
即便在大上海,這種知名的娛樂場所唱歌工作,她也沒有被男人的花言巧語和金錢誘惑,更沒有被群眾的掌聲和歡呼聲,衝昏了頭腦,而是潔身自好,賺乾淨錢;
她不畏懼秦五爺的勢力和權威,敢於爭取自己的利益;
也不依附於兄弟姐妹送來的廉價資助,而是有自己的骨氣和創造力,這正是擁有獨立人格的寫照;
可以看出,依萍的這份獨立,來自於看起來軟弱,實則有氣度、有眼界的母親的教育。
二:明辨是非的能力
有遠見的老人,不是讓子女,全然相信自己的判斷,而是教會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
就算老人閱歷深,本事大,但也耐不住歲月的變遷,一旦時移世易,自己那份經驗,就不一定好使了。
人一生所能經歷的,畢竟是有限的,自己所能瞭解的,也只是少之又少;
而真正能讓有限變無限的,就是教給孩子智慧,讓他們懂得明辨是非。
一方面,老人可以藉由分享自己的經驗,去了解兒女的想法;
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子女,看優質好書、不斷進步和思考的習慣;
不強硬地去灌輸自己的觀念,也不打斷子女獨立思考的過程。
當然,參與實踐,總是要強過“紙上談兵”的;
當老人懂得,放手讓子女,去社會上闖蕩一下,甚至“撞一點南牆”,也遠比自己嘮叨和提醒,要給予子女更多的成長和經驗。
子女擁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他就很難被別人操控和忽悠,而是有更精準的判斷能力,從而避免了人生路上的很多“坑”。
老人們如果愛子女,就請培養他們的智慧,提高他們的眼界吧。
在幾乎任何一個家庭裡,老人的經驗,都能讓子女有一定的受益;
聰明的老人,是懂得和子女一起成長,互助互愛,彼此進步的;
老了,即便你沒有腰纏萬貫,你也可以從精神上滋養子女,成為他們心靈上的慰藉,一家人快樂美滿地生活下去。
說明:圖片來自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