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被催婚,你被催婚了嗎?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關於催婚問題,很多人在平時可能無所謂,家人就算催促也只是流於形式。但在春節期間,就是家人催婚的高潮時期。面對家人和親戚的攻勢,都會越來越頭疼。過年回家是我國的傳統,然而,許多大齡未婚男女在回家的路途中卻有著共同的煩惱,那就是擔心父母催婚。所以,年春節,父母催婚總是網上的熱門話題。

 每逢佳節被催婚,你被催婚了嗎?

有物件沒?

啥時候結婚?

啥時候生娃?

沒有一位適齡青年能夠在回家過年時逃過這樣的靈魂三連擊。

就像小時候渴望春節的煙花和壓歲錢一樣,作為適婚青年,擁有一個不被催婚的春節成了一種渴望。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催婚呢?

從長輩的視角看,他們關心你的婚姻大事只是他們表達關心和愛護的一種方式。他們認為結婚了才有人照顧,結婚是一項人生大事。如果別人家的孩子已經結婚生子,而自家孩子還單身,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該負的責任沒有完成。

從晚輩的視角看,戀愛、婚姻問題被視為不宜討論和過問的“個人隱私”,加之房價和生活成本過高、晚婚晚育的觀念、高等教育的普及,女性獨立意識的發展等原因,很多年輕人對於婚姻的選擇更加慎重。

兩代人所經歷的社會環境有很大不同,婚戀觀念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出現很大的不同,於是便形成了這種“每逢佳節必催婚”的現象。

於是,各種層出不窮的花式應對催婚之法應運而出。

巧語反懟式:

“我這不叫單身,我只是跳過了談戀愛、結婚、離婚的過程,提前享受單身而已。”

“到了結婚年齡就應該結婚嗎?”

偷龍轉鳳式:

姑姑:今年有物件了嗎?

我:哎呀,虧了,我買的那幾股基金怎麼跌了,姑姑您的怎麼樣?

姑姑:你們年輕人就是不會理財,姑姑來教你。

直言不諱式;

“唉,您可別再說了,越說我越難受。”

曉之以情式:

“我壓力也很大,明年一定努力,這可是一輩子的事情,萬一沒找到合適的隨便嫁了,後悔一輩子怎麼辦。”

作為子女,面對催婚不能選擇一味的逃避和抗拒,試著站在父母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催婚只是家人擔心和關心的一種方式,你仍然可以保留自己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

尤其是正處30歲附近的年輕人,被催婚的次數更高。這個階段的我們正在進行著全面的獨立:經濟獨立、生活空間獨立、人際關係獨立。而獨立總是伴隨著分離,根據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這一時期正處於成年早期,人們要解決親密對孤獨的衝突,與伴侶、朋友、同事等建立愛情、友情、團結與親密的關係,組建家庭,進行工作,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

年輕的我們都喜歡甜甜的戀愛,但更喜歡的是在合適的時候,遇見想結婚的人,而不是父母眼中“合適的”、“工作穩定的”、“踏實的”就可以,當代年輕人對婚姻的判斷,已經超出了長輩那一代的標準。

那些說不著急結婚的人,其實不是覺得婚姻不重要,而是覺得婚姻太重要,才不想將就。畢竟婚禮只有一天,但婚姻卻是幾十年。兩個人要同睡一張床,同養一個孩子、同用一筆錢、一起吃喝拉撒,用幾十年的生活將方方面面全都融合在一起。

所以很多年輕人對婚姻很慎重,不是不想結婚,只是還沒有成為更好的自己,還沒有過上想要的生活,還沒有遇見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的TA。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婚姻觀,都應彼此多一分理解與尊重。作為家長,不要過度地去催婚,而是關注孩子內心真正的擔憂,孩子的人生,要給孩子時間自己去選擇;作為孩子,要開啟自己的心扉和父母進行溝通,消除憂慮。

祝福大家都能早日找到自己想要的那個TA!生活裡,不會渾渾噩噩,迷失方向;愛情裡,不會愛得湊合,失去自我。

標籤: 情感生活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