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此親近,又如此遙遠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前段時間和一個認識我很多年的女性朋友聊天,因為她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家裡都比較穩定快樂。她是公務員,丈夫是大學同學,畢業沒幾年就結婚了。所以我很愛逗她,就隨口叫她把狗糧鋪好給我吃。

 我們如此親近,又如此遙遠

結果,她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憂鬱和苦惱。她說,她和丈夫結婚這麼多年,但生活一直都很好,日常生活中一起照顧孩子特別穩定。但她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感覺不好。她晚上感到非常孤獨。她甚至偷偷去相親網站,一度想過離婚。她認為自己不滿足,願意幸福。她想讓我叫醒她,但同時她不知道怎麼了。

每個人可能都聽過或看過一部愛情驚悚片《消失的愛人》。生活在公眾視野中的人,在經歷了各種殘酷的陷害和血腥的謀殺後,已經失去了最初相見的期待,但他們仍然要做“陰謀家”,生活成為了公眾眼中的婚姻模式。當愛人起死回生的時候,他已經從心裡消失了。

普通人雖然沒有這樣的“關係危機”,但或許每個人都見過或經歷過這樣的關係模式:兩個伴侶在生活中有著特別緊密的聯絡,其中包括重疊的社交圈、同住一個屋簷下共同撫養的孩子,以及這個看似和諧穩定、很少發生矛盾和爭吵的家庭。然而,當你仔細感受時,你會覺得這段關係中缺少了什麼。

說白了,大家都處於“捧”的狀態,深層次的話題不會互相討論,豐富的情感也不會互相表達。關係中只有形式上的和平穩定,避免了對方的坦誠和接納,沒有更深層次的聯絡。這種關係模式被稱為偽親密關係。

今天我們來談談什麼是假親密,什麼導致假親密,如何避免和改變這種關係模式。

01什麼是虛假親密?有什麼危害?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親密的定義已經給出了很多。各種情人節禮物,朋友圈秀恩愛,莊嚴隆重的婚禮等等。似乎每個人的自然約定成了親密關係的概念。經歷了這些,就意味著我們會很親密。但事實是,這些東西並不是人變得真正親近的核心原因。因為真正的親密關係不僅僅是由這些行為塑造的,還來自於兩個人之間交流的深度,脆弱的程度,以及對彼此的深刻理解和信任。

偽親密關係是兩個人不約而同浮在表面的一種和平模式。它的存在有意義。這種關係可以避免在親密關係中受到傷害,避免衝突,保持大家眼中充滿愛意的樣子。而且會讓人長期陷入其中,不適合分離,表面極其“安全”。然而,這樣的關係有許多不可觸及和爆炸性的部分。雖然兩人都小心翼翼地避開這些禁區,盡力維持和諧的表面,但一旦其中一人感到不滿和疲憊,渴望真正的親密關係,就很容易瞬間崩潰。所以我們要學會識別和改善這種關係模式。

02什麼導致虛假親密?

其實有很多原因。我們可以從以下三點來談。

第一點是代際傳遞。

因為偽親密關係中沒有情感的流動,整個家庭中看似互相關心和照顧的關係,無法為孩子提供真正的愛,孩子感受不到父母之間愛的流動,自然也就學不會愛應該是什麼樣子。孩子學會定義什麼是家庭中的“愛”,這主要取決於父母的相處方式。

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之間缺乏情感的流動和愛的自然表達,孩子會更容易認為以後的親密關係、愛情和婚姻都是這樣的。因此,長大後,他們會對真正的親密關係產生一種恐懼。在他們看來,暴露自己是危險的。畢竟他們從小就沒有接觸過對方,也沒有見過父母向對方袒露自己會是什麼樣子。

第二點是你對自己和對方不夠瞭解。

其實很多成年人一輩子都不瞭解自己。這些人不知道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以他們不知道在什麼樣的關係中他們能給自己帶來什麼。

然後,連自己都不瞭解的人,連對方都不瞭解。雖然他們在身體上很親密甚至習慣了對方的存在,但他們與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柔軟無關,看不到對方在感情中有什麼情感需求,無法理解對方的情感經過哪些言語和行為,在暴露出脆弱的時候對方也無法給出適當的回應等。自然,關係逐漸變得淺薄和僵硬。

第三點是愛的能力不夠。

愛情的力量是什麼?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塑造了這樣一個概念。愛情不是一個客體問題,而是一種需要培養的能力,是一個人整體人格的體現。想要培養愛的能力,不僅需要這些知識,還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整體人格,朝著自我實現不懈努力。

當兩個人在一起時,理想的狀態是依賴理論(一種為了獲得安全感而尋求與對方親近的心理傾向的理論)。這個人在場時會感到安全,不在場時會感到焦慮。這一理論最早是由約翰鮑比於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它描述的是安全依賴關係,兩個人在其中感受到真正的安全和對彼此的信任,並有不自覺的互動和情感流動。為了達到這種狀態,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應該對愛情有深刻的理解,他們需要不斷地探索和探索自己。03如何避免和改變?

我想現在你對偽親密關係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也意識到這種關係模式會帶來一些危害。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和改變呢?這不是一次性事件。

我們可以試著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學會溝通,學會和對方分享自己的真實感受。透過小事,向對方展示你真實的一面,讓對方知道真實的你。這也能幫助你習慣向別人表達真實的自己。一開始,這可能會嚇到你,你體內的防禦機制也會被啟用。它告訴你,讓別人知道你的真實身份是很危險的,這會讓你重新開始以前的相處模式。然而,當你意識到這一點,不要逃避,真正的改變就會開始。

當有一天,你不僅能在弟毛蒜皮的小事上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還能在對方面前坦誠相對,表現出你的脆弱和不安,同時對方能給你需要的回應,那麼一段健康生動的親密關係就會建立起來。

美國電影《浮生一日》裡有句話:“勇敢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害怕,但仍在前進。”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一段美好、穩定、深厚的親密關係,在這段關係中,我們可以共同成長,互相治癒,成就更好的自己,為下一代提供一個成熟健康的戀愛環境和榜樣。

標籤: 情感生活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