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孟子名言(精選67句)
1、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2、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士貴立志,志不立則無成。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6、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7、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8、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9、生有淑質,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長師孔子之孫子思,治儒述之道。
10、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
11、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2、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1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4、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15、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1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8、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大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
19、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22、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2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4、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25、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26、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徵之,夫誰與王敵。
27、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義,而先且以自利,則不交相殺奪,故不足自飽饜。言必殺奪。
28、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29、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30、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3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2、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貪殺人,人則歸之,是故文王視民如傷,此之謂也。
33、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34、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35、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36、有風人之託物,二雅之正言,可謂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亞聖之大才者也。
37、弟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弟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38、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39、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40、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41、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42、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43、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5、如千乘奪取萬乘,百乘奪取千乘,然後為飽足也。
4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7、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48、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49、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50、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
51、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稿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氵孛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52、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53、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54、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55、弟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56、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57、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58、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9、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60、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1、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遺棄其親者,亦未有存義而後去其君者。
62、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父母;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仇寇。
63、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64、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65、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於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6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67、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