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疏遠,是從不回訊息開始的
01
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遠,不是時間的問題,不是距離的原因,是發出的資訊無數次沒有回覆時的忐忑,望眼欲穿的等待沒有迴音時的失落。
成年人的世界裡,從來沒有告別,但一段關係的疏離,一段感情的結束,都是有跡可循的。
前幾天,跟妹妹梅子影片聊天的時候,她說,自己有點不開心,人和人之間怎麼可以無聲無息就不聯絡了呢。
我一問才知道,原來梅子有一個特別要好的閨蜜,她們都在一個村子長大,一起讀書一起玩樂。
後來,梅子半路輟學,出去打工,她的閨蜜繼續上學,可能看到這裡會覺得,可能就是這樣疏遠了。
但其實,她們還一直聯絡著,一直都開心互相傾訴,傷心互相安慰,一直如此。
她們都彼此約定,做永遠的閨蜜好友,一直到五六年後,梅子開始結婚生小孩,她閨蜜也走出了校園參加工作。
慢慢的梅子發現,閨蜜貌似不再跟自己分享心情了。
雖然失落,但是梅子覺得自己能夠理解,比較工作了,會比較忙。
到後來,梅子發出去的資訊,要麼很久才回復,要麼直到你下一次的訊息發出,也沒有收到上一條的回覆。
漸漸的,梅子也開始不再發資訊給閨蜜了。
直到有一天,梅子看著通訊錄翻出閨蜜的頭像點選進去。
“哦,原來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互相聯絡了呀,原來的時候一天聯絡十幾次,現在怎麼像個陌生人了呢?”
抬起手想發個資訊,但是突然間發現居然不知道說什麼了。
梅子想,如果不聯絡,那麼這段關係是不是結束了呢?
原來,人與人之間的疏遠,是從不回覆訊息開始的。
這年頭,能維持一段長久的關係,真的是很不容易了,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讓人們不必在和以前一樣,等待十天半個月才能收到一個回信了。
即時聊天軟體,電話等各種聯絡方式層出不窮,做到即刻回覆太簡單了。
也正因如此,人們的感情越來越冷淡,而人和人的疏遠,從訊息的回覆率就能看到。
02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我想,在戀愛中,人可能最能體會這段話了吧。
寧寧和男朋友曾經也有過如膠似漆的時候,剛開始戀愛的時候,恨不得把手機貼在眼前,時刻看著,以免忘記了回覆對方的話。
慢慢的,寧寧覺得可以不用盯著了,可以放手上,偶爾拿起來看看如果有未回覆的就回復一下。
接下來寧寧直接把手機放兜裡,有空了拿起來看看在回覆都來得及了。
寧寧曾經也跟男朋友探討過這個問題,但是男朋友解釋道,現在是事業階段,都比較忙,寧寧接受了。
有人說,等待回覆的那個人是最累的,因為她的注意力都在這裡了。
無疑,這段感情裡,如果有一個這麼累的人,那一定是寧寧了。
“恩,看著這個對話方塊真的有點討厭,心情不好,刪掉吧。”
寧寧的內心失落極了,一次兩次,無數次之後,寧寧突然醒悟了,可能對方並不是太忙,忙到沒有時間了。
他只是想要疏遠這段關係了,忙只是藉口而已。
人和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關係,都是無聲無息不回覆訊息開始的,成年人從來都是悄無聲息就漸行漸遠了。
03
網友說: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回你訊息是秒回,你回我訊息是輪迴。”
感情,不聯絡就生疏,不經營就瓦解。
有來有往,才會一直維持下去,若有若無的聯絡終究會漸行漸遠,直到看不見影子。
能做到有問必答,有信必回的人太少了。
如果有,那麼這個人一定是各方面都很成功,人際很廣,情商很高的人了。
之前見過一個大企業家,我見過他,路上誰都打招呼,哪怕只是個工人,保潔阿姨都打聲招呼。
有幸同桌吃過一次飯,見到他回覆訊息的態度,所有的訊息不管是誰發的,都會回覆。
我們說道:
“這麼多資訊回覆也太累了,你篩選回覆一下唄,有些不重要的人,無關緊要的事就不回覆唄,這樣節約時間。”
但是,他卻說:“只要他給我發訊息了,說明他心裡或者眼裡有我,在關心我,或者需要幫助,我必須要回復,不管或早或晚,都要做到有信必回。
有來有往的關係,才能長久的。不然,獨角戲唱久了也會累也會失望的,最後只會漸行漸遠不再聯絡。”
聽到這句話感觸特別大,他之所以能把企業做大,事業做好,一定跟這個有關。
彼此關係長久維持都離不開聯絡,人與人的疏遠一定從不回訊息開始。
就像小時候歌詞唱的:“有事沒事回家過年”。
那麼現在,要改成“有事沒事常聯絡,有空多聚聚”,這樣關係才能更穩固更持久。
餘生,願你我做個已閱必回的人,聯絡出最長的友誼,聊出最美的愛情,聯絡出最好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