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紙,只有在合適的地方留白,才能賞心悅目
01:序言
你有沒有試過一個人獨坐的時候,總會不停地有人走過來問你:
“你還好吧?”
“沒事吧?”
彷彿,所有人都會認為一個人待著,不應該是一個人類的正常行為。
很多時候,我們忘了,孤單並不是人生的難題,害怕孤單才是。
只有當我們學會卸下偽裝和盔甲,獨自面對真實的自己,開始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後,才能自由自在地做更好的自己。
就像《夏目友人帳》裡說的:
“我必須承認,生命中大部分時光是屬於孤獨的,努力成長是在孤獨裡可以進行的最好的遊戲。”
02:享受獨處
生活待人一向是公平的,它不會為任何人改變事情的本質。
只有那些有自信的人,才能夠理直氣壯地無視社會框架,俞飛鴻就是這樣一個用精彩的人生,化解世俗捆綁的奇女子。
作為演藝界的大齡單身美女,俞飛鴻總是被人問及,為什麼還不結婚。
她總是淡定地回答:
“我不是不婚主義,也不是單身主義,我也不是反對婚姻主義。”
換言之就是:
“我還沒找到合適的,遇到合適自己的自然就會結婚了,你們就別八卦了。”
對於自己的生活,俞飛鴻一直覺得,女子單身是很正常的事情。
2016年在《鏘鏘三人行》裡,面對竇文濤和馮唐的犀利提問:
“老是一個人待著,精神正常嗎?”
“你為什麼這麼長時間了,一直單身到現在呢?”
“你一個人待著會覺得煩嗎?”
俞飛鴻也只是四兩撥千斤地答道:
“單身者也可以精神富足。”
當一個人擁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就能在需要獨自一人的時候,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哪怕是這個決定,需要讓你在人群中逆行,你也能篤定地邁出自己的腳步。
周國平也曾描述過:
“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學會和自己相處,並享受其中,這樣既可以把煩悶的生活,過得豐富而有個人特色,也可以不必在意別人眼光。
還可以坦蕩地跟自己相處,瞭解自己後,適當地充實自己。
03:學會適應獨處
說到獨處,沒有人會反對2020年,是個給許多人獨處時間最多的一年。
對於我來說,更是除了隔離還沒有其他的選擇。
1、2月份我在國內隔離,從3月份起,回到了澳大利亞後又是一波隔離。
網上有句調侃的話:
“這場疫情中國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海外華人打全場。”
這,就是我的真實寫照。
被隔離搞得實在煩悶的我,開始在朋友圈裡,各種找朋友聊天。
看看他們最近情況怎麼樣,發現錢亦的經歷,讓我對隔離生活有了新的認識。
當了10年程式設計師的錢亦,再也無法忍受枯燥無味的辦公室工作,在去年六月決定辭職,並且放空一下自己的人生。
他說,那段時間,終於可以不用把家當作賓館,每天早起晚睡,現在可以經常去山裡徒步、海里游泳。
自由自在享受大自然的這段日子,讓他覺得現在才是生活,之前那是在生存。
9月份澳大利亞山火嚴重,他毫不猶豫地報名當了志願者,跟著專業團隊跑到山裡滅火,認識了許多有愛心的人。
他還參與了不少救助團隊的活動,給許多失去家園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順便解鎖了一身修補房子的技能。
3月份見到他的時候,他的身體從原來的蒼白虛弱,蛻變成了滿是腱子肉的健康麥色。
我問他,今後有什麼打算嗎?
他說,打算繼續放空一下,一個人待著也很舒服,積蓄還夠葛優癱一段時間。
後來再聊時,才瞭解到他在隔離期間,默默地充實了自己的生活。
不但升級自己以前的專業知識,還註冊了公司,組建了一個小團隊線上上接活,完美地避過了這一波金融波動。
沒有了經濟上壓力的他,現在每天都能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看看書,在“油管”上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技能,考了咖啡師證書,調酒師證書等。
看著錢亦用了一年時間,修正自己的生活,我不由得感慨,原來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光裡,可以這樣用自己的節奏,把以前單調的生活寫入了歷史,開始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豐富人生。
他說,等封鎖結束了,他就可以開車到處去旅行,去探索新的人生經歷,解鎖更多讓他感興趣的技能。
04:結語
錢亦的生活態度,讓我想起了之前聽說過的:
利用碎片時間學了160多門網課的61歲阿姨,萬雪琴;一年工作360天的何炅在《嚮往的生活》裡露出了八塊腹肌;每天泡在工作室,不停的創作的王嘉爾。
他們都有利用隔離時間,讓自己變得更好,自律地讓自己享受孤單的日子。
沉澱自己,瞭解自己,然後用自己的方式,來充實自己的生活,不驕不躁地讓自己變得更好。
有人說,人生就像是在一張紙上寫字,如果沒有不留一點空白,被寫得滿滿當當的,看上去就很擠讓人很有壓迫感。
只有在合適的地方留白,才能賞心悅目。
給自己的人生留點空白,留點時間,才能不斷地歸零和突破自我,不斷地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