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真的會遺傳嗎?科學介紹驚人答案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患者會出現情緒低落、失眠、食慾不振等症狀。很多人認為抑鬱症是由環境因素引起的,但是科學發現,遺傳因素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大量的家庭和雙生子研究表明,抑鬱症有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如果一個人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抑鬱症,那麼他患上這種心理疾病的風險就會比普通人高出2-3倍。此外,如果雙親都患有抑鬱症,那麼子女罹患該疾病的機率更高。
其次,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也證實了遺傳因素對於抑鬱症發生的影響。GWAS是一種廣泛運用於人類基因組學領域中尋找與某種特定性狀相關基因變異的方法。透過對大量樣本進行基因檢測和資料分析,科學家們發現,在某些特定位點上存在與抑鬱症相關的基因變異。這些基因變異可能會影響神經遞質的合成、轉運和降解,從而導致神經元的功能異常,最終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此外,環境因素也與遺傳因素有著複雜的相互作用。例如,患有某些基因變異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壓力和創傷事件的影響,從而增加患抑鬱症的風險。此外,一些研究表明,兒童時期受到早期壓力和虐待等不良體驗會對基因表達產生長期影響,增加成年後罹患抑鬱症的風險。
總之,抑鬱症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疾病,在其發生中遺傳因素起著重要作用。雖然我們無法改變自己所擁有的基因組,但是透過積極應對環境壓力和採取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抑鬱症。
標籤: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