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有兄弟姐妹的男人是種什麼感受?這是10個已婚獨生女的回答
文|李彎灣
據相關資料統計,從1980到2016年間,中國誕生了1.76億獨生子女。估算一下,其中至少一半已經長大成人甚至已經結婚了吧。
當獨生子女與那些有兄弟姐妹的人結婚,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獨生子女是人類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群體——以前沒有,以後估計也不會再有了。他們從小身處的家庭環境,跟別的有兄弟姐妹的家庭都有很多區別的。當這兩個群體組成家庭,必然會有很多難以換位思考、難以將心比心的時候——矛盾和衝突,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這兩個群體到底該如何相處?首先我們還是得先搞清楚問題在哪兒。為了發現問題,我最近採訪了一些已婚人士,分別是獨生女嫁非獨生子、獨生子娶非獨生女的情況,看看這兩種婚姻是種什麼操作、會遇到什麼問題、有什麼感受。
在這一篇文章裡,我們單獨看看那些獨生女嫁給有兄弟姐妹的男人是種什麼感受。
A;23歲,結婚不足1年
“我老公家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我明顯覺得他父母偏愛他很多,剛開始我覺得這很好,他父母愛偏愛他,那也就是偏愛我們啊,我畢竟跟他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但剛結婚半年都沒有,我發現我還是錯了。尤其是他媽,是真的很寵他,根本不顧別人的感受,包括不顧及我的感受。還好現在沒什麼衝突,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我現在只能說相比起在他家,我更願意回我爸媽家住。”
B;24歲,結婚1年
“我老公大我4歲,比較有能力,現在自己創業,有個小公司,收入還不錯吧,但是感覺他們家人都圍著他轉,他對他們家的事也很熱心,總是拿錢給他弟弟妹妹(他有一個大哥和一弟一妹)去年的時候還拿了20萬幫他大哥買房,那時候我們還沒結婚,我覺得他很仗義,結婚了發現他其實沒那麼有錢,一直還不斷給家裡錢。說實話,我有點不開心,但又怕是自己無理取鬧。”
C;24歲,結婚不足1年
“我老公家有兩兄弟,家境也不好,很顯然他父母偏袒他弟弟,什麼都是為他弟弟準備的。我們結婚的時候,我媽要20萬的彩禮,他父母一直不願給,最後只給了12萬。結婚以來,我跟他媽媽基本上是不對付的,平時也都是假客氣。而且,現在他弟弟沒結婚,一家人擠在一起生活,我現在又懷孕了,不想生活在這種大家庭裡,茶餘飯後還要聽他們家的破事,有時候真的很煩,就等有點錢以後,自己買房吧。”
D;26歲,結婚1年
“老公家是農村的,我家時城裡的,一開始我父母不同意,雖然我們是買房在城裡生活,但是他家農村的那些親戚還是要去行走,逢年過節大物小事都要牽扯在一起,我覺得特別累。沒結婚的時候,我跟他回家,見親戚、上墳祭祖、招待親戚這些事,都要花好幾天的時間,我覺得好累啊,不想處理這些關係,我長這麼大,基本上就只是跟爸媽一起生活的,突然要融入一個很大的家族,特別不適應。”
E;26歲,結婚2年
“快過年了,我們結婚已經兩年多了,每年過年要回誰家,這個問題都要吵架。我說我父母只有我一個,按理說應該他跟我回我孃家,他說他們一家11個人(他有二哥一妹,妹妹離婚了現在在家)難得聚在一起,所以要回他家,就因為這點小事,年年吵,最後都是我妥協,但我又不開心,我不開心他也不開心,而且他們家一大家聚在一起,他們覺得是其樂融融,我覺得尷尬和彆扭,有時候都是自己一個人玩手機,我跟他們沒什麼可聊的,我可能是嫁錯人了,唉。”
F;27歲,結婚3年
“從觀念上來講,就有很大的差距。我覺得兄弟姐妹多,就是一種麻煩,有時候你自身都難保,你還要花精力花時間花錢去幫扶兄弟姐妹,但他覺得有兄弟姐妹才好,人多力量大,一人有難其他人都義不容辭的幫忙。我發現有很多觀念上的東西,我們兩個人是無法達成一致的,這些東西總給我新增痛苦,卻又沒有解決方案。”
G;28歲,結婚1年
“我是獨生女,雖然我也是農村人,但從小也是嬌生慣養習慣了,比較喜歡獨處。現在結婚了,剛結婚他就把他爸媽接過來了,他妹子也住在我家,一家都是他說了算,我不喜歡,但他說那是他最親的人,我也沒辦法,錢是他掙的,房也是他買的,我沒有發言權,但我是真的不舒服,不舒服又沒地方可說,不知道該咋辦。”
H;28歲,結婚3年
“我覺得,在我和他的婚姻裡,最大的問題還是習慣、觀念的問題,我們從小都是一家三口,覺得那樣就很舒服,沒什麼人打擾,但是他們是一家十多口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嫂子弟弟弟媳還有一幫孩子,基本上沒什麼獨處的時光。跟他回家,他就要去應付村裡的親戚朋友,根本不管我,我又沒地方可去,自己待在房間裡又要被他父母說不好,唉,門當戶對這個詞,還是把獨生子女這一條加進去吧,獨生子女最好還是跟獨生子女結婚,畢竟大家共同感受、共同話語或許會多一些。”
I;31歲,結婚4年
“我的問題是,我家就我一個,而且我也是農村的,父母思想也很保守。他們家有三個兒子,我父母要求我們的孩子隨我姓,但他們家死活不同意,孩子一定要冠他們的姓。這件事我不覺得有什麼難以溝通的,但他們家就是沒得商量,所以現在過年過節去墳山上拜年我都不去,我現在依然不覺得我是嫁到他們家去了,我只是覺得我跟他結婚而已,但他們覺得,我嫁到他們家去了,就是他們家的人了,我不同意。”
J;33歲,結婚5年
“我覺得嫁給有兄弟姐妹的男人其實還蠻好的,首先,養老的壓力小了很多,其次,如果大家相處得好,也不怕飛來橫禍,畢竟你的身後有一大群人在支撐著你,說得小家子氣一點,打麻將都不用到處湊人了。我覺得挺好的,我老公一家,除了他父母,幾個孩子都是大學畢業的,在一起可以聊的東西也挺多的,我不覺得獨生子女嫁給非獨生子女有什麼問題,只要感情在,其他的都無所謂吧,都是緣分。”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獨生女嫁非獨生子是什麼感受,10個已婚獨生女的回答。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群獨生女,他們在描述“婆家”這個概念的時候,幾乎都用了“他家”“他們家”,並沒有把自己視為婆家的一份子——當然,這或許是現代婚姻的必然走勢,但就現階段來講,這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矛盾。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問題,更主要的還是城鄉之間的隔閡。因為大多數的獨生子女,都是出產自城市職工家庭,而非獨生子女,主要來自於廣大的鄉村地區。
這是兩種社會結構下的兩個個體的組合,習慣、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城市是一個生人社會,更多的靠法制法規、靠利害關係維持人與人的關係。比如,城市裡,就算是隔壁的兩戶人家,只要大家沒有利害關係,都可以是一輩子的陌生人——很多人覺得城裡人人情關係淡薄,但他們會覺得這樣生活也挺好。小資家庭可以做到自給自足,所以總會覺得不需要人情關係。他們更多講事理,而不是人情。
而鄉村卻不一樣,鄉村是一種熟人關係社會。鄰里、親戚還是非常重要,村裡的兩個人,一定要推理到親戚關係,路上隨便走一個人,都可能是你的某某二叔、某某三姑。撫養體系、養老體系都不完善,個人能力難以應付所有的事情,所以兄弟姐妹共同對抗生存風險也非常重要——他們更多講人情,而不是事理。
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會環境成長起來的兩個人要組成家庭,分歧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當然,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也很簡單——求同存異,多點理解。
如果過度誇大矛盾,用小家庭和大家庭去博弈,很多時候不是以卵擊石,就是兩敗俱傷。
不只是婚姻,其實人與人之間相處最大的難點,就是雙方都固執己見。但如果大家都多一點理解,別說是城市嫁農村、獨生嫁非獨生了,就是地球人嫁外星人,都可以相處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