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溫柔,叫懂得照顧別人的情緒
01
溫柔,在很多時候是最能打動人心的行為。
不論男女,溫柔的人總是會給人一種莫名的親近感,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是一種很有效的交際方式。
溫柔有很多種,其中有一種,叫懂得照顧別人的情緒。
最近,在聽一本小說,叫《影子戀人》。
裡面有一個場景是這麼說的:
常歡這時才明白,宿管阿姨不是不願意提起自己的家人,而是她不想提起,因為面對一個大年夜都在學校回不了家的女孩,她的家人對於常歡來說就是一種傷心。
阿姨小心地迴避著關於家人的話題,溫柔的照顧著常歡的脆弱……
陌生人之間的溫柔,總會讓人覺得溫暖,心裡那種被人照顧的感覺,會在任何時候都給人一種活著的溫暖,這種溫柔裡,有鼓勵的味道。
我有一個朋友,每次相聚都是人群裡最活躍的人,但是他的話題總是會給人帶來不愉快的感受。
有一次,其中一個朋友離婚了,一起吃飯的時候就談到了這個話題。
我們都覺得,這種事情是別人的傷心事,沒有必要討論,但是他覺得大家都這麼要好,說一下也沒有關係,就一直把話題往這件事上引。
還不停的評論這件事裡,到底是誰對,到底是誰錯。
當事人的臉,紅一陣白一陣的難堪著,他卻還在口若懸河的高談闊論。
最後,當事人說還有點事先走了,才結束了他的話題。
我們提醒他不該這樣,但是他卻說:
“這有什麼,都是好朋友,我只是在提醒他而已。”
我忽然無言以對。
02
後來的很多次相聚,我們都沒有再與這個朋友一起,離婚那個朋友說:
“不想再被人在眾人面前評論,有些事,討論是一種揭露,事已至此,對錯已經沒有了意義,何必攔著不讓傷口結疤呢?”
有些人以為,毫無顧忌地對對方評頭論足,這叫坦誠。
但是,他們忘了,人家願意跟你說自己的私密之事,不是想讓你拿來,在總目葵葵之下討論的。
傾訴是一種信任,但是討論卻需要考慮場合。
最好的相處,是懂得分寸,懂得照顧別人的情緒,是一種溫柔,也是一種尊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或許會有人說,這種會照顧別人情緒的人是另一種虛偽,會讓自己變得沒有了自我。
在他(她)們心裡,崇尚真性情,崇尚活出自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說就說。
但是我覺得,照顧別人情緒其實是一種修養,一種懂得理解別人的修養。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別人評頭論足的事情,那種帶著自己主觀意識的批判,有很大的片面性。
但是,評論的人卻趾高氣揚的說,自己只是敢說真話。
記得有一次家庭聚會,我們這一桌沒有長輩,都是平輩的飯局顯得活躍而輕鬆,但是有兩位表哥之間忽然就起了衝突,搞的大家都很不愉快。
後來才知道,是因為兩個人對交際上的一些方法意見不同,其中一個覺得另一個虛偽,覺得他的做法是阿諛奉承,說他為了生意活得沒有了尊嚴。
在同一件事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每個人的立場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就會不同。
很多事情是沒有那麼清晰的對錯的,只要沒有導致犯罪,就不需要去評判。
03
交談,在很多時候只是一種慾望,它不像討論,需要有正方與反方,需要有輸贏。
我們作為一名傾聽者,在別人沒有問你對與不對時,只需要帶著耳朵就好,不用想著去告訴對方你錯了。
我們在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也應該照顧到對方的情緒,或許你覺得別人失去了底線的同時,正是別人在努力解決問題的時候。
你不懂他的艱難,只是因為你沒有他的經歷而已,與是非對錯真的沒有關係。
照顧別人的情緒,在這種時候,是一種理解。
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照顧一下別人的情緒,是你對這個世界的溫柔,也是對自己修養的一種提升。
多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選擇用一種更好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給予對方有利的建議和提醒,是你的善良和體貼。
生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能與我們有過交集的人都是一種緣分,不管這份緣分給我們帶來的,是幸福還是挫折,這段經歷都豐富著我們的人生,給我們這樣那樣的警示和提醒。
懂得照顧別人的情緒,是一種溫柔,是這薄涼的世界裡一抹溫暖的光。
給予別人的溫柔,必將換來別人對你的溫柔以待。
如此,你我都會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