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代表著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
大年初一醒來,枕邊準有兩個紅包,一包是壓歲錢,一包是紅棗、雲片糕。紅棗、雲片糕,寓意早早發財、步步高昇;壓歲錢,用以壓住邪崇。
小時候哪懂得這些,一見枕邊有好吃的,“猴子身上擺不住蝨子”,牙也不刷,臉也不洗,眼屎巴巴的就把紅棗、雲片糕往嘴裡塞。吃完之後,想起了今天是新年,馬上從被窩裡伸出頭,向母親道一聲“恭喜媽媽身體健康,長命百歲!”母親少不了一番祝福。即使婚後壓歲錢也從來沒少過。
壓歲錢用以壓住邪祟,那麼“崇〞到底是什麼東西?
過去揚州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說:很久以前,“有沙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崇”,每年除夕夜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後就發燒,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後燒退病除,但聰明的孩子卻變成了痴呆的傻子。人們怕“崇”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崇”。有戶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三十晚上,他們伯祟來害人,就逼著孩子玩,同時用紅紙給孩子包了八枚銅錢,讓他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孩子玩累就睡著了,包著的銅錢就放在枕頭邊。夫妻倆哪敢閤眼,挨著孩子長夜守崇。半夜裡,一陣狂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枕邊進裂出一道紅光,崇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
老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崇的事告訴大家,大家也學著在除夕夜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放在孩子枕邊,果然以後崇就再也不敢來害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崇嚇退,因此人們把這錢叫“壓崇錢”,因〝崇”與“歲”諧音,後來就演變成“壓歲錢”。
清代,壓歲錢帶上了去邪、祈福的寓意。有人曾寫詩描繪兒童得到壓發錢時的喜悅心情:“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錫蕭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由此看來,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著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
為了迎合家長心理,銀行每年春節前都要發行新鈔票。家長也喜歡用聯號的新鈔票給孩子當壓歲錢,因為“聯”與“連〞諧音,預示著後代“連年發財”、“連連高升”。我家的壓歲錢歷來基數不高,十元錢!我至少在這個基數上拿了十五年。親戚朋友往來,一般都是這個數。老長輩、哥哥、姐姐給的,可以收下,親戚朋友給的要如數上交,因為禮尚往來,這錢是要還回去的。
有一年,我把平時的積蓄和壓歲錢加在一起,換了六十張的聯號新鈔票,抓在手上扇面似地展開,綠瑩瑩的,簇刮蠟新,煽起來嘩嘩直響,心裡美得像吃蜜一樣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