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維持長久的3個秘密
親密關係維持長久的3個秘密
很多人愛到最後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因為愛成了兩個人關係之間的枷鎖。
所以,大部分“錯過”的愛情,都是因為當時兩個人拖著疲倦的身軀,愛不動了,沒那麼愛了。
慢慢地,我們的關心,被看作是控制;我們的付出,被看作是操縱,我們好像看不透眼前的這個人,也不知道我們如何做,才能讓對方感到舒適又自由。
而我們之所以突然變得不知如何去愛了,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處理好自己和自己的關係。”
或許,所有的愛情都需要回歸到“我們與自己的關係”,複合也是,我們自身的成長,就是我們終身需要面對的話題。
想要和一個人再次相愛,實屬一個複雜的話題。但就我而言,複合裡親密關係如果能做到以下三點,問題就會被漸漸修復:
1、能處理那些“差異”,向下相容對方
2、做到“真實的”自我表達
3、處理好“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我們要消滅的不是‘差異’,而是‘不平等’”
我們先來看看兩個人的關係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毀滅的:
男生:行,我錯了,可以了嗎?
女生:本來就是你的錯啊,就是應該你道歉啊!
這樣的對話在我們的感情裡可能會頻繁的出現,很多人覺得這是因為男女思維的不一致,導致了性格的不合適,最後分手。
其實不是這樣,因為任何感情都是存在差異的,差異無法避免。而破碎的感情就是因為“總是放大了兩個人的差異,無法包容兩個人的差異”。
男生覺得爭吵時自己認個錯沒什麼,好像所有的男生都是這麼做的,但內心還是極度渴望得到女生的體貼;
但女生覺得男生道歉才能顯示出他對自己的謙讓,而這才能看出“他愛我”,所以不會妥協。
我們看不到驕傲堅強的男生也需要體貼,看不到溫柔脆弱的女生也渴望擁有力量。
這就是關係中“差異感、距離感不斷放大”的過程。
慢慢地,兩個人的心越來越遠,不平等、不平衡的感受越來越翻湧,最後不知什麼時候這份美好的平靜會被撕碎。
而如果複合時想修補這一切,我們就要明白:
差異是沒有辦法消除的,因為我們都堅守的自己的判斷,所以沒有辦法完全保持客觀的中立,這本身就是我們身為人的特殊性。
我們在複合時要做的,是看到差異背後的“價值取向”,看到我們彼此對於愛情的“核心看法”,然後用同理心包容、理解這些差異。
而且我們總覺得兩個人在關鍵點上不保持一致,自己就會受到傷害,衝突也好像總沒辦法避免。
就如同如果你問我“兩個人到最後分手的原因”,也許那是因為感情裡你總會把這些差異的地方和“他愛不愛我”相關聯。
他認為我沒有上進心,那他不愛我!他在否認我和他的感情!
可能當一些人所珍視的事物被心愛的人否認時,就會下意識作出防禦、攻擊的心理,讓人感到異常挫敗和憤怒。
所以在複合時就必須要避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轉換視角,不要害怕被對方否認和拒絕:
不要去想“他怎麼能這麼想?他這樣想一定不愛我!”
而是去想“他為什麼會這樣想呢?”
做不到這一點,我們總會給對方徒增煩惱,複合也總會圍繞自己的視角來進行。
因為我們一直被兩個人之間的不同、差異所傷害,感到失望。之前契合的“互補性”也漸漸變成了針刺,而兩個人都沒有學會化解這根刺。
所以我們才要去進行更多的“自我對話”:我真的一定是對的嗎?對方想的一定就是錯的嗎?事實到底是什麼呢?
換句話說,我們都認為我們掌握著“絕對真理”,我們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而只有我們不再堅持地認為自己是對的、高階的,對方一定是錯的,低階的,我們才能不被兩個人之間的衝突、矛盾而被傷害,跳出一個“受害者”的框架。
所以你永遠要“向下相容”對方,看到對方的需要,看到自己的需要。
不斷試問:我這樣,真的對我們兩個的關係好嗎?
比如複合時對方不回覆我們的訊息,我們就感受到了被羞辱、被冷落,所以會繼續簡訊轟炸,寫出自以為情真意切的文字。
但這時你不妨先想想,這樣真的能讓對方感受到舒適嗎?對方此時此刻最想要什麼呢,是我轟炸的簡訊還是安靜的空間?
這種冷靜地思考,先“懸置”自己的行為,思考行為背後的價值,才是真正的理解和包容。
這樣的思維模式,在複合裡,才是令人動容、才能撼動人心的。
我之所以圈出“真實的”三個字,而不是強調自我表達,是因為——
很多人對“真實”兩個字有誤區。
很多人在愛裡面的邏輯是,
“你要接受最真實的我,你只有接受了最真實的我,才能證明你愛我。”
但他們對“真實的自我”的解讀是有問題的,當時分手的原因也是因為他們把“真實”理解成了隨心所欲、沒有顧慮,我傷害了你,你也應該諒解我。
所以在關係破裂時他們堅守真實,不會妥協、不會退讓,因為你愛我,你就要愛我的全部,你也不能否認我、拒絕我。
我經常聽到總有人會這樣看待爭吵:“他就是沒辦法聽我的觀點,我已經都把我的心都掏出來了,他還是踩到了地上。”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向你表達了我真實的部分,我真實的情緒,真實的性格,真實的看法,你都應該接受,因為我鼓起了很大的勇氣。
但,這樣的“真實”,真的會讓一份關係持久嗎?或者說,感情複合時,堅持“真實”,對方真的會接受嗎?
誠然,感情確實需要表達真實,但你也要允許對方可以拒絕你的這份“真實”,他可以不接受你的“缺點”。
我們可以不接受彼此的缺點。他也可以將你的“情緒化”視作一個頭疼的事兒,你也可以將他的“壞脾氣”當作一個他性格上的瑕疵。
只要不涉及原則,不觸碰你對親密關係追求的底線,我覺得,都是可以的。
而且感情中,別人對我們的拒絕,也不是對我們自我價值的貶低,很多時候很有可能是我們還沒有看到對方的“核心需求”。
他可能需要的是蘋果,但你給了他梨,因為你最愛梨。
他可能需要的是陪伴,但你卻一遍遍給他說教,他能不煩嗎?
複合也是這樣,我們要看到對方在感情裡真正需要的那部分。
而且男生可能不擅長“情感表達”,“言語溝通能力”也不是很強。
所以,他需要的不是一個能與他辯論的選手,而是一個真正能讀懂他的情緒,走進他的內心的人。
所以我們在表達自我的同時,複合一段感情,我們更要從對方的世界出發,去共情他的情緒,讓他能感受到你在嘗試理解他。
而且有時,我們有時只要呆在對方身邊,陪伴他,什麼都不說,他自然會變得越來越依賴你。
同理,複合也是一樣的,我們在自我表達時,不要爭一個高位,感情也不是一場競爭。
如果過於強調輸贏,就會失去平等感和愉悅感,失去靈魂共振的機會。
“我們在感情裡和伴侶的關係,歸根到底是我們和我們自己的關係,所以你首先要處理好你與自己的關係”
其實,愛情,是給了我們一個機會看到我們自己。
複合,是給我們一次機會去驗證,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對不對。
因為很多情況下,我們自己是看不到自己的問題的。
你可以問問你自己,我們平時對自己的評價,是正確的嗎?——
我自認為我情緒控制能力還不錯,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真的有我想得那麼善解人意?
我這樣表達,會給對方帶來什麼樣的感受呢?
當你這樣一遍又一遍地自我對話,自我詢問,自我探索,其實就是在探尋兩個人分手的理由,探尋那些往日的爭吵、矛盾,到底是怎麼引發、持續的。
這個過程中你也會發現,你平日自以為的付出,其實反而恰恰是對方最排斥的。
比如,你覺得你每天時時刻刻給他發訊息,是分享你的生活,讓他不那麼孤單;但其實這算是一種對他的邊界感的擠壓。
我們在感情裡要注意邊界,在複合時更要注意邊界。
如果對方需要,就是關心;對方不需要,就是控制。
而且感情裡的任何階段都切忌一味地付出,一味地付出就是壓縮和壓抑。
我舉出“付出”這個例子,是想讓大家看到自己在感情複合當中的認知誤區。[0]
同時,這個自我剖析過程看似是在考慮對方,其實是在修復自己和自己的關係。我們透過體驗對方的感受,來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
我們看到了我們為什麼那麼急於付出,那麼急於對方給我們反饋,因為付出背後的邏輯就是我們極度的渴望被愛,渴望被溫暖,被接納。
這個反思的過程,就是自我成長。
所以我們在去愛一個人前,要先建立起自己和自己的關係,自己接納自己,自己善待自己,自己放過自己。
你先要看到自己,才能看到對方。
對方也才會有被你注視的安全感。
因為他看到了你眼裡有他,你在認真注視著他,而不是視線還停留在你自己一個人身上。
愛情並不是尋找另一半的伴侶,而是尋找另一半的自己。
謹記。
[0] 本節內容可參考我的課程《雨宸複合課:透視關係破裂的根源,挽回丟失的愛情》05 過度付出:不愛自己的人,得不到愛。
男朋友有這些行為,就代表他想分手了
什麼樣的女人,相處越久,越讓男人著迷?
失戀治癒 | 如何走出情感創傷?
“蛻變養成”計劃——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