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刪好友也不回資訊,怎麼知道ta到底在想什麼?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不刪好友也不回資訊,怎麼知道ta到底在想什麼?

不刪好友也不回資訊,怎麼知道ta到底在想什麼?

刪除拉黑很上頭,事後後悔是多數。

不刪除也不回覆,心思深沉難猜度。

百思無解想破頭,回望慨嘆是錯付。

愛意濃時恨見晚,齟齬色變似陌路。

撥開紛亂向內窺,無非求愛不得爾。

都說分手見人品,但有的人不刪你,給你留了念想,但也不會回覆你任何資訊。

其實在我看來,所有的分分合合,歸根到底都是因為一個字,“愛”。

那些感情中的爭吵、曖昧、嫉妒、出軌,都是愛的不同表現形式,或內涵,或外延。

所以如果簡單點兒回答這個問題的話,就是【愛】以及【愛而不得】。

當初心潮澎湃選擇在一起是因為感覺到了愛、很多很多的愛,而後來失望難過互相怨懟也是因為感覺不到愛。

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你們當初因為什麼在一起,那麼也很可能會因為什麼而分開。

咳咳,而且我要提醒你一點,不是隻有女人會“患得患失”的呀,也不是隻有女人會“矯情作鬧”,男人也會!

只是我們一般不會說出來罷了,因為直接說出來的患得患失和矯情作鬧,都是女人的“特權”。

而男人的方式,大多都比較強勢,比如沉默、迴避、冷暴力、暴怒等,因為要面子啊(但其實都是唬人用的……)。

如果你非要問對方為什麼會這麼做,那這個答案很容易得到,我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來給你分析,並且我年輕的時候也幹過這樣的這事兒。

簡單來說,這就是人在面對壓力事件的一種應激反應“壓力事件”是指什麼?

是關係的變化,是分手的念頭,是他內心的失落、憤怒、無奈、抱怨,是你對他的憤怒、失望、傷害、打擊、怨恨、挽留……“應激反應”是指什麼?

是當我們在面對上面的這些事情的時候,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對抗這種壓力。

而且這些方式,往往是從小到大習得的自動化反應,也就是無意識的。

01 有的人的自動化反應是拉黑,斷絕一切聯絡,也就是像鴕鳥把頭埋進沙子裡、像烏龜縮排殼裡,把壓力徹底隔絕在外,心裡默唸“只要看不見我就可以當作不存在”。

這種人在迴歸理性後回頭跟對方糾纏的機率反而是比較大的,就像我開頭講到的,“刪除拉黑很上頭,事後後悔是多數”。

因為他們刪除拉黑的行為,往往是非理性+強需求的共同作用,就像“總喜歡藏起來的人其實是希望有一天被找到”,所以當壓力過去後,他從殼裡出來,就會忍不住想跟對方取得聯絡。

02 有的人沒有刪除拉黑,是因為他們不像“刪除拉黑”那波人那麼非理性、需求感那麼強,不喜歡把事情做的那麼絕,所以保留了聯絡方式;但同樣是“不回覆”的行為(behavior),背後的動機(motivation)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

有的可能有點兒“懲罰”的味兒,讓你著急,讓你難過,讓你嚐嚐惹他不開心的後果;有的也是想“逃避”壓力,不去管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兒,坐等壓力自行消失。

還有的可能是已經打算放棄這段關係,那麼他的不回覆就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回什麼,或者不管回什麼都沒意義,而直接拒絕的話又說不出口(因為慫),或者說了你也不聽,那就直接躺屍好了。

我當時跟前任分手的時候,就選擇了這樣的方式,我沒有刪除前任的聯絡方式,但我沒有回覆任何訊息。

因為我覺得我該說的都說了,懂的都懂,即便她現在一時間接受不了,但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冷靜下來就會理解。

而且我覺得感情就是合適了就在一起,不合適了就分開。

但後來我才明白,不是所有人在感情中都像我這麼理性。

甚至說,感情本身它是非理性的,就不是用腦子去談的(但關係是要用腦子去經營的)。

03 還有的人會像戀愛時一樣跟你聊天分享日常的喜怒哀樂,讓你感覺你們好像根本就沒分手,對方心裡還有你。

這樣的人大多天生“愛好和平”,不喜歡發生衝突、受不了冷戰,無法接受這個世界上有個人恨他、每天罵他,所以用這種方式來讓自己感覺好受一些。

說句題外話,剛才我說了這些是自動化反應,是無意識的,也就意味著這個時候他的所作所為,都是想著怎麼去對抗這種壓力,而跟你本人好不好、跟你們之間的感情好不好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而且他選擇用什麼方式去應對這種壓力,是從小到大習得的、習得的,跟你也沒什麼關係!

不要犯一些基本的歸因錯誤來折磨自己了,好嗎……所以,我不太建議你因為對方刪除拉黑或者不回覆而變得意志消沉、以淚洗面。

雖然我可以理解,但是真的沒必要。

適當地釋放一下就可以了,因為這樣時間長了不管是對你、對他或者是對這段關係,都沒什麼意義。

如果你真的想弄懂對方到底是怎麼想的、想正正經經地經營好一段關係,那麼我這邊也有幾個建議給到你:第一、想知道對方真實的想法,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不為別的,如果你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問題,那想破頭也想不出來呀……要做到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那就要放下自己,放下自己的感受、情緒、想法、需求等,想象你是他。

你經歷過他經歷過的事情,擁有他擁有的家庭、人際關係、財富、壓力和前任,代入角色以後,你再去想他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他的目的是什麼、他需要的又是什麼。

一開始代入失敗的,可以多嘗試幾次,還是不行的話,建議檢測一下自己的共情力,一般女性的共情能力要強過男性,高敏感的人對情緒的覺察能力更優秀。

不過還好,共情力後天也是可以培養的。

第二、想知道你們的感情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就好好想想你們在這段關係中是否互相滿足了對方的需求;在感情中我們最看重的是什麼?

無非就是對方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求,什麼理解、尊重、認同、付出、價值感、歸屬感,等等。

你需要的東西,對方可能也需要。

所以,當你在要求對方要怎麼怎麼樣的時候,一定要想想你自己是不是做到了。

而當對方跟你提出要求的時候,你是不是也要盡力地去滿足了。

只有你付出了,才有資格求回報。

大家原本就是陌生人,誰也不想因為一段感情就變成卑微的舔狗。

但可惜,我看到太多人在感情中都急於去得到愛,被動地等待著、衡量著對方給到自己的愛,卻吝嗇於付出愛,覺得既然對方說愛自己,那麼就理所當然應該滿足自己的需求。

所以原本相愛的兩個人最後卻往往一拍兩散,各自逞強。

第三、不分對錯,無條件支援對方。

能做到這一點的情侶,才能說是真愛。

什麼意思呢?

我舉個例子吧。

我物件有一個特點,喜歡參加各種活動,不管獎品多沒有吸引力,她都會興奮地去參加,還總是幻想著自己是“天選之子”。

這種事情對我這種信奉唯物主義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來講,簡直是在浪費時間。

我一度很嫌棄她。

但是我又不好意思直接跟她說,“算了吧,你就沒那個命,你根本就不是什麼天選之子,整天瞎折騰啥呀”。

我在心裡也確實想過這話,可是我不敢說出口。

但是後來我開始強迫自己跟她一起參加這些活動,因為我發現每次她興致勃勃地等待結果的時候,她臉上的笑容、她的熱情、最後得到一些小禮物後的喜悅,讓她整個人看起來像個孩子一樣,充滿了“少年感”。

至少如果不是她,我都感覺我對生活已經失去期待了,我根本不會為了這麼點兒小事而開心,因為我滿腦子都是壓力和煩惱。

也因為我很清楚,不管我覺得這多沒有意義,但這件事對她來講是有意義的,那麼我作為她的伴侶,我就有義務去保護她覺得重要的東西、保護她這份“期待”,而不是把我的價值觀強加在她身上,讓她像我一樣黯淡無光。

在感情中總喜歡計較對錯、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把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強加給對方的人,其實只愛自己。

而只愛自己的人,註定很難擁有一份簡單長久的愛情。

說到這裡吧,我就感覺至於說怎麼破冰、用什麼話術、用什麼樣的聊天頻率,其實都不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你真的擁有愛人的能力、你真的接受了雙方的設定、也看清楚了自己在社會當中的座標系,在瞭解了人生的全部意義(或者是無意義)後,仍然願意心懷熱忱地活著。

我覺得這些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說一下,雖然我很理解這些“愛的不同形態”,以及每個人對於如何獲得愛所做出不同選擇的理由,但我還是認為,在感情中,『坦坦蕩蕩』才是最優秀的品質。

這樣即便會有遺憾、會難過,但也不至於讓兩個那麼渴望被愛的人對愛情徹底失去希望、對人徹底失去信任,甚至開始討厭這個世界。

我覺得這才是失戀最大的後遺症。

希望所有失戀的人都不要留下後遺症。

男朋友有這些行為,就代表他想分手了什麼樣的女人,相處越久,越讓男人著迷?

失戀治癒 | 如何走出情感創傷?

“蛻變養成”計劃——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