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昧物件是迴避型依戀我該怎麼辦?
曖昧物件是迴避型依戀我該怎麼辦?
跟一個迴避曖昧,好死不死撞見他在便利店買套套,簡直是大型社死現場。
他轉頭的瞬間我們倆對視了,尷尬,我明顯感覺他有話想對我說,但他還是一言不發的走了,這就撲朔迷離了。
一開始認識是我主動的。
同在一棟樓上班,幾次在停車場見過他,是我的菜,就耍了點心機佔他車位,順利加上了微信,每天小哥哥長小哥哥短的撩。
問三句答一句,不是“嗯”就是“哦”,我覺得他對我沒什麼意思,晾了幾天之後,他卻開始主動找我聊天,在電梯間碰到也是一臉不自然。
我心道這是又有戲了,結果約他出來吃飯被拒絕了。
感覺就是我主動的時候他就不喜歡,我表現的無所謂的時候他就又喜歡我。
若即若離,訊號模糊,是個迴避型依戀沒跑了。
直到我遇見他買套套,才從這種曖昧的狀態清醒過來,昨天滿口“當朋友就好”,今天就去便利店買套套,難道我是他養的魚?
難道高階的獵手總以獵物的姿態出現?
我不好意思在微信上直接問這是不是準備給我的,萬一人家還有別的魚那豈不是自作多情了,結果他忍不住發微信給我“是幫人帶的”。
鬼才信。
以我對迴避型的瞭解,我問他是什麼意思他肯定不會直說。
果然,發過去訊息之後就沒回音了,很久沒回音,於是我開始認真分析,這個人到底是什麼心思。
首先我回憶相處以來的種種細節,列出重要的內容:
①他沒有拒絕被我撩,甚至會反撩
②聊天互動幾乎全都有回應
③說過喜歡我的性格,送我禮物
④拒絕了約飯,還說讓我不要誤會,他沒有準備好要戀愛
⑤主動解釋過自己跟其他異性的關係
⑥特意說自己是迴避型依戀,希望找一個能給自己空間的伴侶
⑦我問他有沒有喜歡我,他說:咱倆是朋友
⑧買套
其中二三五六八都是積極訊號,四和七是明顯的消極訊號,可喜的是積極比消極訊號多。
但整體上就是不主動不拒絕,說不談戀愛但處處能看出曖昧,我不追他時他就給我下個鉤子,勾著我繼續往裡投入。
然後我對每個細節進行初步分析,發現了更神奇的事:
①他沒有拒絕被我撩
→對異性開放視窗,代表對我有好感或者不反感
②聊天互動幾乎全都有回應
→他要維持住關係,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
③說過喜歡我的性格
→表達欣賞,釋放善意,拉近距離,製造曖昧
④拒絕了約飯,還說讓我不要誤會,他沒有準備好要戀愛
→口頭上劃清邊界,拉開距離,抑制自己的需求感
⑤主動解釋過自己跟其他異性的關係
→怕我誤以為他戀愛了而放棄他/怕我傷心
⑥特意說自己是迴避型依戀,希望找一個能給自己空間的伴侶
→暗搓搓的解釋自己性格不討喜,給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然後說出自己找物件的訴求,想帶節奏讓我成為他喜歡的那種人
⑦我問他有沒有喜歡我,他說:咱倆是朋友
→玩欲擒故縱的把戲
⑧買套
→產生性需求,渴望親密行為
我發現簡單分析對方行為的出發點之後,他和我搞曖昧的目的更清晰了:他希望我能持續地給他提供積極的情緒價值,但不想那麼快負責。
我頓悟了,這好像是精神控制,先擾亂我,再搞定我。唯一有疑問的是,他釋放的積極訊號裡到底有幾分真幾分假。
那麼來看他的目的:
一系列積極訊號是為了維持相對親密的關係,而一系列消極訊號是為了維持邊界、保護自己。
也就是說:接近你是渴望被喜歡和認同,推開你是怕被否定和拋棄。
再來看他的行為:
從①到⑧,前後矛盾,但是都符合他的目的。
他是迴避型,迴避一談戀愛就像養魚,叫人摸不清是喜歡還是不喜歡,他是以自我感受為中心的。
他本身的目的就是滿足被愛的需求,並不是主動愛別人,所以他的行為符合他的目的,可以判斷行為的真實性,他釋放的訊號為真。
不過對我來說,我的需求是互相喜愛,這樣他的那些前後矛盾的訊號。
對我來講,所表達出來的喜歡就不夠了,我需要的是更為明確和積極的訊號來保證我的需求能得到回應。
想著想著我突然明白了迴避型行為矛盾的原因
【第一,他是在爭取自己在感情當中的權利】
迴避型人格在戀愛裡所有的小心思都指向一點——渴望被愛。
他表現出喜歡,又不說喜歡,是為了讓我主動說喜歡,他想證明我喜歡他比他喜歡我多一些,他想讓我更喜歡他更離不開他!
這樣他才有足夠的安全感支撐自己進入一段關係。
破案了家人們。
也就是說,他想在戀愛之前,先把自己能爭取的都爭取到位,以便他在確定關係後,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大多回避都表現的比較傲嬌,需要別人追著跑,那是因為他只在自己擁有更高低位的關係裡出現,他能接受的也多是這種關係。
猜測他是否喜歡我其實並不重要,因為迴避對喜歡和愛的認知跟我是不同的,他願意喜歡的是讓他舒服的人,相處中能滿足他需要,讓他感到舒服和安全,他才會喜歡我。
如果我主動表現出對他的需求,希望他能滿足我,他則感受到被威脅而決定不喜歡我。
【第二,他自己也搞不清自己的心思】
他的心思和行為往往是截然相反的,他推開我的時候,心理可能喊著別走。
無論我怎麼猜測他的心思,都跟不上他變臉的腳步。
今天我以為他有點喜歡我,明天他就恢復了冷淡臉。
最後我發現,這個人的心思之所以難猜,原來是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對我是什麼心思!!!
曖昧期難以確定自己的心意蠻正常的,反覆無常的矛盾行為,模稜兩可的渣男行為,難道是迴避刻意為之嗎?
不不不,在迴避型依戀的身上,依附著一個“假自我”,擋住了他的“真自我”。
“假自我”驅策他的行為,“真自我”才是他的內心。
可是假自我也隔絕了他本人對真自我的探索,以至於他到現在也不明白,真正的自我,到底有沒有在喜歡我。
接著我在想我應該怎麼辦
要說我自也是老迴避過來的了,十分理解迴避型依戀人格自己也沒法控制自己的渣,老想著讓別人偏愛自己,自己不想主動付出。
這也不能怪他,迴避型與人親近時相處的模式,是模仿來的,並不是透過自身需求被滿足的經驗得來的。
普通人都是進行著“表達需求——需求被看見——需求被滿足”的正向迴圈,而回避型小時候缺少這部分完整的經歷,他的情感需求常常被父母親忽視,心中留下了固定的缺口,需要不斷的在各式各樣的親密關係裡找補。
他學到的是他所經歷的“表達需求——需求被忽視——不被滿足”的過程,因此在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當中,他給伴侶提供的也是一模一樣的模式,伴侶的需求也會被忽視。
我在感同身受的情況下,是否還願意再接受一次這個“總是會忽略伴侶需求”的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看穿了一個迴避最幼稚的一面,我把他玩曖昧的心態從上到下扒的褲衩都不剩,並在心裡狠狠嘲笑他,這都是我玩剩下的了嘛。
我想說,當一個人對你忽冷忽熱的時候,不管他是有意還是無意,最重要的不是去指責他怎麼這樣對你,而是考慮自己能不能接受一個比你幼稚的戀人。
他身上有很多吸引你的地方讓你流連,值得慶幸的是,在進入關係之前,你就發現了他身上你不喜歡的那部分東西,有機會決定自己要不要拯救這個人。
而不是一腦瓜子扎進一段幻想中一切都很完美的戀愛關係。
當你對情感的認知寬度夠大,能夠包容對方的幼稚的時候,你就會想:這點事還在我的射程範圍內。
因為我不會像他一樣去比較誰在感情中妥協的多,也不需要他透過各種主動的方式給我傳遞安全感。
玩曖昧能不能升級成談戀愛,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其中有一個人,沒那麼計較,敢先打破屏障邁出那一步,或者說不在意對方心裡那點小九九。
換句話說,不管你有什麼小心思,我都會專注在自己的需求身上。
如果你自私又擰巴,很難相處,我也會提醒自己不要因你的人格問題而患得患失。
你自己的問題我不會拿它來懲罰自己,我會想辦法瞭解你,理解你,以及跟你溝通。
直到你超出我的射程範圍,我會重新分析你的行為,判斷你的目的,然後思考是否還要接受一個升級版迴避型依戀的滿身缺點。
我準備去跟這個迴避攤牌了,不要妄想猜中別人心思,做好自己就行啦。
男朋友有這些行為,就代表他想分手了
什麼樣的女人,相處越久,越讓男人著迷?
失戀治癒 | 如何走出情感創傷?
“蛻變養成”計劃——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