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捏迴避型要從瞭解他們開始!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拿捏迴避型要從瞭解他們開始!

生活裡有這樣一類人:不喜歡埋怨別人,不願意跟別人說出自己的愛,不喜歡對別人抱有期待和依賴,還不喜歡跟親密的人產生肢體接觸,這些就是愛無能的表現,就是如果你接觸過這類人,你就會知道他們有多難搞。

拿捏迴避型要從瞭解他們開始!

當你覺得你已經打動他了,他開始變得慢慢依賴你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他突然一腳把你給踹開了,你心裡就會覺得特別奇怪,為什麼呀,劇情不應該這麼發展?怎麼就反轉了?

那是因為這類人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不希望自己依賴和麻煩別人,所以當他們意識到自己開始依賴別人的時候,他們就會叫醒自己,“我怎麼可以陷進去啊,太危險了,我一定要獨立,我不能依賴別人。”

聽起來覺得他們挺氣人的,你對他忙活半天,最後都白費力氣了,但是他們也是很可憐的,他們這種行為其實是愛無能症,他們沒辦法像正常人一樣去接受別人的愛,也沒辦法像正常人一樣去付出自己的愛。他們隨時都處於一個迴避的狀態,就像一個蝸牛一樣,受到了點刺激,馬上就縮到自己殼裡了,這樣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迴避型依戀人格

迴避型依戀總是逃避別人對他的愛,難道他們就不需要愛嗎?肯定不是的。

是個人都希望自己被別人愛,迴避也不例外,甚至他們可能比別人更渴望得到愛,只不過他們對愛的認知跟普通人不一樣,我們要是發現喜歡的人喜歡我們,那肯定把他追到手,天天黏在一起。但是迴避依戀的腦回路不一樣,他要是發現自己喜歡的人也喜歡自己,他不會去追反而會逃走。因為迴避對待感情的態度是非常悲觀的,他會認為自己喜歡的人肯定不會一直喜歡自己,所以還不如就停留在這個比較美好的階段,總比失去要好。

聽到這兒,你是不是覺得迴避依戀是一個特別獨立的群體,不依賴不麻煩別人,你們要是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們的獨立其實是一種假性獨立,他們並不是打心裡邊不喜歡別人去幫助他們,只是因為他們害怕失去和分離,內心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不被愛的孩子,這些想法迫使他們去做一個看似不需要任何人,看似自由獨立的人而已。

為什麼他們的腦洞跟別人不一樣?其實形成這個結果的原因 和原生家庭、成長經歷包括早期戀愛體驗都是有關係的,其中影響比較大的還是原生家庭,大多數迴避依戀在小時候都經歷過 來自親人的冷漠、忽視、控制和打壓,有以下兩種比較常見的情況:

第一個就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把羞恥感當做控制孩子的工具,最常用的話術就是:“你還有臉哭啊,有什麼好哭的?”

第二個就是父母絕對不允許孩子去挑戰他們的權威。當小孩子在表達自己的一些憤怒或焦慮的負面情緒的時候,他們的父母會簡單粗暴的壓制他們的想法,或者乾脆就不理睬,任由他們的情緒自生自滅,這就導致了迴避依戀從小就認為:流露自己的脆弱或表達自己的情緒是一件非常可恥的事情,因此會有意壓制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如果你們理解不了那種感受啊,其實可以去想象一下,當你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你因為某件事傷心難過、哭鬧的時候,沒有任何人去引導你的情緒,只有來自你父母的冷漠和指責,說你是個不聽話的壞孩子,你說你能怎麼辦?你肯定不會覺得父母有問題了,而是覺得自己有問題了,也不能期待父母去改正,就只能改正自己了唄。

所以迴避不敢愛害怕愛的特點,就在這樣一個感受不到愛的家庭氛圍中產生了,為了保護自己,維護自己內心的平衡,於是就發展出一套生存策略:把自己的內心封存起來,儘可能的避免自己對別人產生依賴,這樣就不會因為得不到而痛苦了。

然後他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就慢慢形成了迴避型依戀人格,成年之後當他們面對親密關係的時候,還是會下意識的覺得對方不能滿足自己的期待,自己會痛苦,所以還是選擇小時候的逃避方式來面對,把自己和伴侶的距離控制在他覺得安全的範圍中,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會讓很多人覺得跟迴避相處的時候是有距離感的。

除此之外你們很多時候可能會覺得他們好像沒有同理心,有的時候你明明很生氣或者很難過,但是他們卻非常冷漠,又不像裝出來的,就像真的感受不到你的情緒一樣。有這樣的感覺說明你還是觀察的很細微的,這點沒有錯啊。

迴避因為習慣壓制自己的情緒,受限於自己的感知情緒的能力,因此他們很難發現自己伴侶的情緒變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缺乏同理心,所以跟他們談戀愛是最不像戀愛的,在你很受傷很脆弱的時候,可能得不到他對你的安慰和理解,你也不能明白為什麼他可以這麼冷血、冷漠。

不過現在你應該明白一些了吧,他們不是不願意愛,而是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去愛別人。如果你真的愛他,你就要明白他的逃避,他的冷漠只是他的生理反應,就像我們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是一樣的,並不是針對你的惡意,你要了解並接受這一點,才有可能跟他們好好談戀愛。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