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主動單身(為什麼很多人選擇單身一輩子)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2020年,國家資料顯示我國單身成年人高達2.4億。

如何看待主動單身(為什麼很多人選擇單身一輩子)

為什麼單身的人越來越多了?是他們不想結婚?還是找不到合適的物件?

其實,單身的區別在於“主動單身”與“被動單身”。主動單身的人,多半很上進,想透過個人的努力給予自己更好的生活;而被動單身的人,則是久久找不到與自身條件相匹配的另一半。

那麼,讓我們先來談談主動單身吧。

現下,社會的進步,女性越來越獨立,擁有的生活能力也越來越強,在現實生活的考量中,生活上的享受,遠遠高於脫單後的生活。

朋友小園35歲還是單身,她是個十分努力的人,是高中的英語老師,她的努力與負責,讓她在教學中受到各位家長的愛戴,不僅如此,她還積極備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她會用課後時間看書、報書法班,學習軟筆書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格局。關於愛情,小園說:“緣分這事,順其自然,但在相遇之前我要提升好自己,變得更優秀!”

單身,讓女性有更多的時間關注自身的發展,朝著想要的生活前進,體會賺錢與精神充實的雙重快樂。對於此,單身即正義,提升自我比浪費個人時間,維繫不適合自己的關係要更好。

同樣隨著社會的進步,男性思維的轉變從“找個人湊合過日子”到“要承擔得起對另一半的未來”。以前,一張嘴、一位媒婆、一份隨禮就能找到另一半,如今對未來有保障的就業與購房壓力一直環繞在生活中,因此許多男性也都選擇主動單身

同學小王40歲仍單身,因為他讀完博士後就三十歲了。工作的不穩定性,需要時常出差,女朋友忍受不了聚少離多的日子,最終不歡而散。後來他打算等工作調整好,可以給予對方穩定的生活之後,再談戀愛。終於,他在42歲時,一切都如他所想進行著,也談了一場真正的戀愛,如今和自己的妻子幸福地生活著。

由此可見,當下男性的責任感變得越來越強,明白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為“上養老,下養小”的生活提供了厚實的物質基礎。對於此,單身即正義,對未來負責,比隨意規劃未來要更好。

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被動單身

許多男人都說:“我娶不到老婆,是因為當下的女人要麼擇偶標準太高了,要麼彩禮高得離譜。女人的慾望太高,根本無法滿足。”

但是社會也不缺少優秀的男人,他們對於擇偶的要求亦不亞於女人對男方的要求。說出這些話的男人們應該好好思量一下,為什麼達不到這個要求呢?

因此,“我們不合適”這句話的隱性意思便是:無法與自身條件相匹配。

上海有位42歲的女博士,十一條擇偶標準:男方一家均為上海戶口、男方父母退休金不低於1萬、男方年薪稅後不低於百萬、上海內環有三套以上200平的房子等。這十一條標準無疑嚇退了不少男人,紛紛說:“這哪是找物件,這分明是來許願的,迪拜王子都滿足不了”!

但女博士提出,十一條標準她自己也能做得到,所以,女博士不得不被動單身,但她也很享受單身

反觀男人,網路上之前流傳的男人百條擇偶標準,上至女方樣貌、學歷、工作、薪資、能否分擔養家壓力、房車情況,下至家庭、親戚關係、是否能為男人以後的事業鋪路.....結果發現,提出擇偶百條標準的男人,他自身條件卻不滿足擇偶條件的一半,可評論中仍不乏贊成者。

“門當戶對”這個詞一直流傳至今,用到女人身上反倒變成女人獅子大開口。

不論是主動單身,還是被動單身,都讓單身群體越來越壯大,結婚率也逐漸降低。

疫情過後,離婚率逐步上升。上海疫情的嚴峻,三餐反倒成為了奢望,懷孕妻子僅存的二十幾個餃子捨不得吃,卻被丈夫獨食,美名其曰:“我以為你不吃”,寒了妻子的心,也引起了不少妻子的共鳴。

脫單即戀愛,多少人是因為到了年齡,被催婚而匆匆脫單,這樣的婚姻會幸福嗎?而眾多標準,只是為了給自己的感情負責,不隨意、不隨便,愛自己才能愛人。

我們不如在快節奏的時代下,不急,慢慢找到合適的人,慢慢進行一段刻苦的戀愛,花多點時間以結婚為目的,慢慢了解對方的人品,再慢慢步入婚姻的殿堂。

慢慢即漫漫,漫漫亦燦爛,歲月綿長,車馬緩慢,一生僅愛一人。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