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感統訓練 幼兒感統訓練方法有什麼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有些小孩子沒有那麼活潑這讓家長十分的擔心,專家指出,膽小、黏人、孤僻、注意力不集中……這些都和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簡稱感統失調)有關。那麼如何做感統訓練呢?想要了解的朋友就不要錯過咯,趕緊來一起來具體瞭解學習一下看看幼兒感統訓練方法介紹吧。

如何做感統訓練 幼兒感統訓練方法有什麼

如何做感統訓練

許多家長都不知道感統的作用,且不知道怎樣訓練,常常是機械地強迫孩子完成任務,導致孩子又哭又鬧,非常抗拒做感統。那麼,應如何輔助孩子做感統呢?

第一、孩子喜歡做的專案作為強化物。 感統訓練也要貫穿ABA行為訓練法,比如讓孩子做5次滑板,就獎勵他玩幾分鐘他最喜歡的蹦床,蹦幾下又滑板幾下,化整為零,只要滑板的總數達到效果是一樣的。

第二、交叉進行。 要孩子一口氣反覆做完某個專案,孩子會覺得單調泛味,會抗拒配合,而每項運動交叉進行則豐富多彩,適合孩子的特點。比如,滑板幾分鐘,攀爬幾分鐘,蹦床幾分鐘,跳羊角球幾鍾„„只要整節課都處於運動中,就可以達到要求的效果。

第三、營造快樂的氣氛。 孩子要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做感統才有效果;孩子的配合,聽指令和社交障礙才能得到改善,特別是在快樂中孩子的語言更易得到發展,因此家長要像做單訓一樣在旁邊不斷地鼓勵,獎賞孩子。比如,孩子滑板、跳蹦床或羊角球時,要唱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跳得高,跳得快„„滑板時,在旁邊也喊小鳥撞飛飛飛„„加油,加油,真棒!

幼兒感統訓練方法

一、跑步剎車。

目的在於使寶寶在跑步過程中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平衡。父母站在孩子對面,逗引孩子跑向自己,但孩子容易摔倒,不容易維持穩定,這需要父母合作,當孩子快跑到面前時,趕快抱住他。長時間訓練後,只需父母用手輕輕一擋,寶寶就學會剎車了。

二、學踢足球。

目的在於培養孩子腳與身體其他部位的協調。先朝一個大目標踢球,如把球踢到牆上。時間長了,再跑動踢球。把球慢慢滾著,讓寶寶從遠處跑著把這個球踢給爸爸或媽媽。在跑動踢球時,爸爸或媽媽先示範。當然,寶寶下肢力量小,球踢得不遠,但要鼓勵寶寶踢得好。

三、開倒車,目的在於讓寶寶腳與手協調發展。

在寶寶面前放一個拖動式的玩具,如拖拉小鴨等,讓寶寶看著玩具拉動,這樣就必須後退才行。這時,要鼓勵寶寶,同時要在寶寶身後跟著保護他,以免摔倒。多練習,寶寶就能開倒車,學會倒著走路了。

四、更上一層樓。

目的是培養寶寶的手腳協調能力。把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他不能輕意夠著的地方,鼓勵他自己想辦法去取,寶寶很願意做些富有挑戰性的活動,他會想盡一切辦法登高取玩具。首先,他會去找小凳子,自己扶著凳子爬到桌子上,然後取下玩具。這種方法對鍛鍊寶寶的體質很有好處,但大人一定要注意寶寶的安全。

五、拋氣球。

目的在於鍛鍊寶寶的手眼四肢協調。讓寶寶將充滿普通空氣的大氣球向上拋,當球快落到頭上時,用頭、用手或者用身體其他部位向上頂氣球,使氣球不著地。

六、開飛機。

鍛鍊寶寶的身體平衡能力。讓孩子兩臂側平舉做飛機的翅膀,在地上小跑,時而直起,時而彎腰,像飛機一樣下降俯衝。

七、過小河。

也是增強孩子的身體平衡能力。用粉筆在地上畫兩條線當小河,在河裡畫些大小不一的圓圈當石頭,告訴孩子要踩著石頭過河,當心掉進河裡。大人也可以跟孩子一塊玩,注意石頭之間的寬度要適合於孩子才行。

八、金弟獨立。

目的在於鍛鍊孩子單足站立的穩定性。萍萍和媽媽對面站著,媽媽牽著萍萍的雙手,媽媽提起右腳,萍萍也跟著媽媽提起右腳後穩穩站住。媽媽說:媽媽放手了,萍萍站好。萍萍真行,站了好一會兒。然後,萍萍又學媽媽提起左腳,也能站穩,萍萍覺得很好玩。這種金弟獨立的鍛鍊方式有助於增加孩子左右腳的耐力和協調全身平衡,為今後的舞蹈練習作好準備。

九、走平衡木。

目的是鍛鍊孩子在登高時掌握全身平衡。把一塊20釐米寬,150釐米長的木板墊高15釐米,讓孩子登上木板從這一頭走到那一頭。大人在旁邊看護,讓孩子學習各種走法。例如,向前方走,倒退著走,橫著走。而且可以做各種動作,如一隻手提著一個玩具娃娃,或者雙臂向上,雙臂平向外展,甚至頭上可頂一本書或一個能發出聲響的玩具。許多孩子都喜歡做這個運動。

十、花樣滑滑梯。

目的在於培養孩子的平衡能力,促使四肢協調發展。方法是:在兒童遊樂園裡,讓孩子坐著,俯臥或仰臥從滑梯上滑下,然後跑上滑梯再滑下,不斷變換姿勢並多次進行就可以。這種運動寶寶樂意去玩,因為在遊樂園裡,孩子們在一起更有氣氛,共同鍛鍊更有益處。

十一、繞迷宮。

鍛鍊孩子運動與視覺的協調能力。大人拿一些玩具,按不同的位置距離不等地放在地面上,讓孩子空手或抱著玩具繞過障礙物跑,但不能碰倒玩具。這種玩法是甜甜經常玩的,久而久之,甜甜的運動能力和視覺都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增強了體質。

十二、學拍球。

目的是訓練孩子的上肢力量。大人與孩子每人手裡拿一隻皮球,和孩子一塊兒拍球,一邊拍,一邊數數。這樣就能使孩子的上肢得到很好的鍛鍊。

十三、盪鞦韆。

目的是透過鍛鍊來發展孩子的身體平衡能力,以增強體質。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拴上兩根繩子,繩子的一端系一塊長方形的毛巾做成鞦韆。讓孩子在鞦韆裡來回蕩動繩子,然後放手讓它自己玩。如有空閒,可以帶孩子到公園或遊樂園去盪鞦韆。

十四、團團轉。

目的是鍛鍊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讓孩子閉上眼睛,來回轉一圈,看孩子是否能轉完而不倒下。

十五、定向騎車。

在地上畫兩條直線或曲線,讓孩子騎著他可愛、漂亮的童車沿線前進,不能出線。也可以在直線或曲線旁邊放些玩具,讓孩子不要碰倒玩具。

感統訓練的分類

一、平衡感

所謂平衡感就是我們跟地心引力之間的協調。我們身體每一秒中都離不開地球的地心引力,要稍微一動,整個平衡感的神經組織馬上會產生調適的感覺,否則就會造成孩子生理的不安,表現為坐、站、姿勢不正,多動不安,情緒暴躁,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嚴重的還會造成左右腦發展不平衡。作為家長,從小開始,什麼事都要讓孩子自己去做,要有耐心的讓孩子去作錯誤探索,這樣才能讓他在大腦的運動企劃能方面逐漸發展成熟。作為訓練館,我們利用專業用教具,在總部專用教材的指導下,對孩子已經扭曲的平衡體系進行破壞,然後加以重建,最重要的動作是跳、搖、旋轉,如:大陀螺遊戲利用強烈的旋轉,破壞過去扭曲的重力感慣性,重新調整重建新的平衡能力,其外還有圓形旋轉盤、大彈力球、平衡板、踩踏石、跳床、踩踏蹺蹺板、平衡板遊戲,永珍組合等等教具,都是平衡能力訓練的專用教具。

二、觸覺感:

它是人類皮膚的皮下組織及關節、骨骼神經體系的綜合感覺。觸覺不佳的孩子,情緒反映特別敏銳或特別遲鈍,具體表現為懶惰膽小,不敢嘗試新活動、愛哭、粘人、孤僻、敏感、脾氣固執、沒有耐心和信心、挑食、厭食等。作為家長,我們不要過分制止孩子的行動,讓孩子玩泥沙,用粗糙清潔的毛巾為他們擦身體,多讓他同同伴玩,並經常肌膚接觸。家長經常為孩子按摩,特別是敏感部位,還有常梳頭、淋浴(噴頭洗澡)等等。作為訓練管,我們利用平衡觸覺板、平衡步道、大龍球、按摩球、按摩梳、魔術環、毛刷、吹風機、永珍組合等教具讓孩子透過每寸肌膚的按摩,及大小關係的活化來訓練孩子觸覺,使孩子觸覺恢復正常。

三。前庭覺:

它就是在腦幹前方一個非常小的神經核,它對大腦起過濾訊息的作用,不重要的訊息一晃而過,不至於影響大腦的思考和運作。如果前庭覺發育好的話,就會導致學習效率不高,心煩氣躁,語言困難、閱讀障礙、自閉症等,作為家長,要讓孩子儘量多作頸部運動,頸部讓前神經發育更成熟。最重要的動作就是爬行,作為訓練館,利用滑板、圓形滑車搖滾圈、吊纜、太極平衡板、88軌道、沙袋、熒光顆粒球等教具對孩子實行一對一訓練,設計各種活動讓他們做頸部運動,讓前庭神經發育更成熟些。

四 、本體感

即是孩子對自己身體瞭解和掌控,以及身體本身對周圍空間距離的準確認知。它是感覺統合最後成熟起來的。只要平衡感、觸覺感、前庭覺哪一方面失調都會造成本體感失調。本體感是用來做而不是用來想的,俞想就會俞糟糕。它可以幫助一個人很自然的操作他的身體並且跟環境產生正確的靈活應付,這樣子一個人才會產生自信心。他失調錶為苯手苯腳,容易跌倒,自控能力差,本能反應能力差。本體感訓練就是在追、跑、趕、跳、碰中成熟。主要以綜合遊戲為主,培養對一整件事的運動企劃能力 。

感覺統合訓練前期十四節課為普及訓練,每天訓練一個半小時。訓練內容及順序是:平衡感、觸覺感、前庭覺、本體感,每一個內容每一個孩子都進行訓練。後十二節課為強化訓練,根據每個孩子入學前做的測評結果,對孩子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把平衡感、觸覺感、前庭感、本體感嚴重失調的孩子,嚴重失調方面加大訓練力度。訓練館每天訓練完後,佈置家庭作業,回家後早晚各做一次,對在訓練館做個後續鞏固,以致效果更好。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感覺統合訓練也是一樣,輕度失調的孩子一期訓練效果即明顯,中度失調的孩子須2—3期,重度失調的孩子,必須加大訓練週期。

標籤: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