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習慣的養成 好習慣成就好人生
養成習慣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簡單的步驟:提示、渴求、反應和獎勵。
第一步:提示。
能夠觸發你大腦思考的資訊都是提示。比如,鬧鐘的鈴聲提示你要起床了;手機的震動提示你要看手機資訊了;美味的食物照片提示你該吃東西了;水杯映入眼簾提示你要喝水了等等。
第二步:渴求。
渴求就是你做某事的動力。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你的行動必然有內在的渴求,否則你沒有動力採取行動。
例如,你渴求獲得短暫的解脫感和愉悅感,所以你會抽菸;你渴求獲得尊重,所以你拼命工作去爭取晉升;你渴求異性的讚美,所以你在健身房拼命擼鐵。
渴求因人而異。理論上,任何一條資訊都可能引發渴求,但實際上,每個人對於資訊的解讀是不同的。老虎機的轉動聲可能引發賭徒賭博的強烈慾望,但對於不喜歡賭博的人來說,這只是背景噪聲。
第三步:回應。
回應就是你採取的行為方式,這個就是你的實際習慣。
你的回應是取決你的實際能力,如果一個特定的行動需要你付出超預期的體力或腦力,那麼你不會去做。比如在籃球場上看到籃筐,你想扣籃,但你的身高和彈跳顯然沒有能力完成這個期望,那麼你就會自動放棄這個想法,今後不會想這事了。
第四步:獎勵。
獎勵就是對我們採取行為的獎賞,這個也許是物資的,也許是精神上的。獲得獎勵是每個習慣的終極目標。
例如,孩子每次認真寫字後家長都誇他的字寫得好,每天認真寫100個字還能獲得額外的打遊戲時間。獎勵滿足了孩子贏得認可的渴求,滿足了孩子對打遊戲時長的渴求,那麼孩子當然會有充分的動力保持認真寫字的習慣。
提示觸發渴求,渴求激發反應,反應提供滿足渴求的獎勵,那麼獎勵就和提示掛鉤在一起了。這四個步驟一起形成了一個閉環的神經反饋迴路,並最終讓你養成自然而然的習慣。
如何培養良好習慣
明白了習慣形成的四個步驟,我們就可以透過它們設計好習慣了。那就是讓提示顯而易見,讓渴求有吸引力,讓反應簡便易行,讓獎勵令人愉悅。
舉個例子,想養成閱讀的習慣。
第一步:要隨時能見到書,能想到要閱讀,無論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電子書要放在手機主頁面的黃金視線,紙質書要隨身攜帶。
第二步:需要找到支援閱讀背後的動力,無論是書中的黃金屋還是顏如玉還是其他等等,一定是能夠激發採取行動的渴求,這樣的渴求才能激發閱讀。
第三步:採取的行動難度要適中。想養成閱讀的習慣,但選擇的第一本書就是道德經這樣的不朽名著,這顯然超綱了,那麼就無法堅持或者乾脆放棄了。
第四步:閱讀後要得到愉悅的獎勵。因此閱讀後輸出分享獲得別人的點贊與誇獎或者獲得稿酬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沒有人喜歡重複沒有獎賞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