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有錢沒錢,去別人家都不能帶這三樣,這是社交規則,別不知道
有人說:人生的90%的煩惱,都於人際。
的確,人際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十分考驗人的智商和情商。
唯有掌握了人際交往精髓的人,才能在這個人情社會上行走得遊刃有餘;否則,只會處處碰壁,煩惱不斷。
想要減少一些人際交往的煩惱,就要懂得一定的社交規則,比如去別人家做客,哪些東西可以帶,哪些東西不可以帶,都是有所講究的。
要記住,不管有錢沒錢,去別人家都不能帶以下三樣,否則就會不受人待見,給彼此都帶來煩惱和困擾,別不在意。
1、不合適的禮物
不管親疏遠近,到別人家裡做客,都不能空著手去,這是一個人的基本禮貌,也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每個人都應該知道。
帶著禮物去別人家做客,這自然是沒有錯的。但是,帶什麼樣的禮物,這卻是值得深思和考究的。
合適的禮物,能夠成為人際的一塊敲門磚,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更進一步;不合適的禮物,非但起不到拉近彼此的作用,還會直接讓雙方陷入尷尬境地,破壞了原本的人際。
總得來說,挑選禮物時,要遵循三看”原則。
一看禮物寓意:寓意不好的東西,不能送給別人,不然很容易引起誤解,比如鐘錶”,因為發音和終”相同,容易被理解成送終”,有種不吉利的寓意,所以不能送別人。
二看深淺:送禮這件事,少不了看彼此的,以及的深淺,比如,情侶、朋友、親戚、鄰居……不同的送的禮物不同,同樣的,交情深淺不同,送的禮物也不同。
三看禮物價值:禮物的價值最好配得上對方的身份、地位,如果過於廉價的禮物,會讓人瞧不上,覺得你不夠重視;如果過於昂貴的禮物,會給人造成心理負擔,畢竟人情都是要還的。
2、自認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
有些人,自恃有點錢,或者有點身份背景,就覺得自己高高在上,與人交往時,完全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處處都要展現一番自己的優越感,同時還不忘嘲諷和貶低別人一番。
說實話,這樣的人,很不受人歡迎,不管是親是疏、是深是淺,以傲慢、俯視地態度待人,都有可能被人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如果到別人家做客,還有被別人請”出家門的風險。
就像電視劇長相思》中的一個場景:
身為王室公主的阿念,從來都不把平民百姓放在眼裡,甚至稱百姓為賤民”。
一次,阿念因為尋找表哥到了別人家的宴席上,坐板凳時,要墊上手帕,嫌別人家的板凳;給她喝水,她也不喝,直言別人家的杯子太……她毫不避諱地展現自己的嫌棄和鄙夷,令在場的所有人都尷尬不已。
最終,高高在上、格格不入的阿念,被主人家禮貌地請”了出去。
有位名人這樣說:唯有平等人與平等人才能相得。”意思是說:人與人之間只有平等相待,才能獲得真正的感情。
然而,現實生活中,太多人喜歡攀比身份、地位,體現自己的優越,自認為這樣就可以讓別人高看一眼,更受人尊重。殊不知,這樣的,非但不會給自己帶來好處,反而會招人反感、破壞社交。
3、沒有教養的身邊人
很多人去別人家做客,會順便帶上自己身邊的人,比如:伴侶,孩子,或其他朋友等。
在帶其他人到別人家時,除了要提前徵求主人的意見外,還要確保所帶的人,人品和教養是過關的,至少不會惹人反感,給人增添麻煩和煩惱,這是基本的禮貌。
然而,生活中,很多人會忽略這一點,既沒有事先徵得主人的同意,也不考慮所帶人的人品素質,從而惹出一系列的事情,讓彼此都十分尷尬難堪。
比如:帶了說話沒有分寸、愛揭人短處的人,不僅會讓別人下不來臺,還會傷害到彼此之間的感情;
再比如:帶了不受約束、任妄為的熊孩子,不僅會增添很多麻煩,一不小心還會惹出很多麻煩……
所以,不管多好,去別人家做客,最好都別帶沒有教養的人去,否則連自己的素質教養都會受到懷疑和牽連,從而影響了自己的人際。
結語: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情的社會,平時少不了和別人來往互動,也少不了去別人家做客吃飯。
去別人家裡做客,該帶什麼禮物,不能帶什麼禮物,都是很有講究的。帶得好了,能夠成為人際的催化劑;帶得不好,就可能為人際埋下隱患了。
總得來說,以上三樣,不管有錢沒錢,不管深淺,都不能帶到別人家,這是社交規則,望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