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人不夠愛你?易感效應教你如何透過學習讓戀人對你更好!
由於先前的學習已經改變了學習者的知識結構,當再一次遇到這個學習材料時,他就會更容易覺察材料中所包含的潛在意義,這種現象稱為易感效應。它常被同化理論用來解釋早複習對新知識的學習與保持的影響。
同化理論認為,當新獲得的意義還比較清晰和完整地保持在認識結構中時,再一次接觸這個已學過的材料,已經獲得的認識內容會使學習者產生這種易感效應。因此,較早地進行復習,學習者易於覺察更精細的意義和微小差別。
其實在情侶的相處過程中,易感效應也會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至於該如何去讓易感效應在情侶相處中發揮效用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建立學習材料
易感效應的精髓在於前期的學習材料改變了學習者的知識結構,比如,在伴侶相處過程中,你需要先給伴侶一些明顯的,告訴對方這樣你會喜歡的表達愛的方式。
當然我們不能用之前表達的,誰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是如何如何對自己的伴侶的,那麼會讓你的伴侶覺得自己被比較,不被重視。而是你需要表達,或者呈現出你對於對方的付出的感受。
比如,你生病了,你男朋友給你打電話,而你更希望他過來,你可以用撒嬌的方式和他說:親愛的,我想讓你過來陪陪我,好嗎,我很不舒服~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可以和對方玩遊戲,比如真心話大冒險,這個時候可以說出很多彼此心裡的想法,那麼也是瞭解對方更好的一個方法。
2、呈現學習材料
其實就是在告訴對方現在有了相似的環境,比如你又生病了,比如你們的節假日怎麼安排,都是會反覆呈現的學習材料,那麼對於對方的表現就可以有一個很明顯的回應。
比如,你男朋友做的方式是你不喜歡的,那麼你需要先感激,肯定他的付出,可能你的熱烈程度不需要那麼的強烈,等到有你喜歡的方式的時候,你再表達出強烈的喜歡,那麼這種對比會讓對方知道哪個是你的喜好。
他也會根據之前你建立的學習材料產生對比,會更容易想起你喜歡的部分,那麼你希望的新的模式就出現了。
所以這個就是易感效應,讓對方知道你的喜好,並且在對方滿足了你的要求的時候要及時的給予對方不同程度的反饋,讓對方從自己的不同行為中獲得自己想要的,那麼只有在對方滿足之後,才會更願意呈現出你想要的那一面。
所以易感效應的重點在於合理的建立學習材料以及對方完成之後的積極反饋,那麼你才會真的收穫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