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郵寄費將近1000元,這個婆婆寄的年貨真霸氣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臨近春節假期,環境日漸寬鬆,很多人已經開始謀劃假期安排。而遠在老家的父母們,也開始寬慰著外地定居的孩子們:剛放開,你們就別回來了。而事實上,很多人已經三年沒有回老家看望父母了,老人嘴裡說的是不是他們內心想的,作為孩子,應該能體會到。

光郵寄費將近1000元,這個婆婆寄的年貨真霸氣

既然孩子們不回來,那就給孩子們寄點土特產吧。北京一女子就一下子收到了婆婆從老家寄來的幾大包裹土特產:9 只弟、半頭豬、5 畝地菜乾,以及其它婆婆親手製作的土味兒,光郵寄費就將近 1000元,霸氣的操作羨煞了一眾網友。更難能可貴的是,女子的婆婆家也不是大戶,這些東西都是婆婆平時省吃儉用攢下來的。

這樣的婆婆可遇不可求,是讓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婆婆”。很多網友表示,修得這樣的婆婆是福氣,她的兒媳婦也是個孝順的人,因為她對婆婆這個舉動的情感反饋是幸福、是滿足、是感恩。讓人羨慕的一家人。

這個新聞引來了不少“兒媳婦”網友的吐槽,她們的想法令人非常反感。

她們不是反思自己孝敬公婆方面有什麼遺憾,自己做得好不好,而是把自己的婆婆與上面那位女子的婆婆作比較,說什麼那麼多年婆婆都沒給自己送過1只弟、沒從婆婆那得到什麼好處等等,妄圖在網上勾勒出自己婆婆小氣、摳門、偏心、自私的負面形象。

是吐槽也好,是"反酸”也罷,這樣的兒媳婦,非但沒有得到網友的“同情”,反而遭到了大家的唾棄,自己倒是真切地樹立了自私刻薄的形象。

事實上,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的,而孩子對父母的回報是最有限的。

我有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他的父母都是農民,祖上分家的時候住的是茅棚,倆人就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砍柴、養豬、種茶、挖筍,農閒時候插空去做點小工,嚐盡苦、受盡累,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他們家是村裡第二家蓋的樓房,第三家買的彩電,第一家供出了大學生,也就是我朋友。

朋友講,他們的好日子是父母雙手幹出來的,更是父母從他們自己身上省出來的。吃穿用方面,全都緊著孩子,自己是萬般捨不得。吃魚只吃魚頭魚尾,魚身子給孩子,吃肉把最好的那塊夾孩子碗裡,自己吃點小碎渣。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傾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生活。

而這,不就是千千萬父母的表達方式嗎?

如今朋友已在北京結婚生子、定居多年,他年邁的父母卻仍忙碌在田間地頭、山林工地,每年都要給他寄來茶葉、筍乾。他說,勸了父母好多年,不要再那麼辛苦,想吃什麼都能買到,可父母就是不聽勸,說自己家的東西吃著放心。

是的,就像他的小時候,父母把最好的吃、最好的穿給了他,現在又把最好的茶葉、最嫩的筍乾寄給了他,自己卻留下晚茶、老筍,可他們還總覺得沒有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朋友講,父母對他的恩情,他怎麼都報不完。

有人總想著父母給得不夠多,而又有多少人想過自己給父母的夠不夠多呢?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