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妻的悔悟:退休後,他們犯下的一個錯誤,讓晚年生活一落千丈
老夫妻的悔悟:退休後,他們犯下的一個錯誤,讓晚年生活一落千丈!
當下的老年人,退休後幾乎不用工作也不愁沒錢花,每個月領的退休金比年輕人的工資還高。他們可以瀟灑地跑去公園、棋牌室,或者是全國各地旅行。但是,有些退休老人的晚年生活看似表面光鮮亮麗,而背地裡卻是一地弟毛的。特別是那些被子女啃老的老人,原本手裡有錢有房,晚年養老無憂的,結果卻因為一味順從子女,無論從經濟上還是人力上,都為子女出錢出力,最終養出了“白眼狼”,讓自己晚年活得淒涼。鍾大爺和他的老伴都是國企單位的退休人員,退休也有10多年了。
在過去那個年代,他們夫妻就是典型的雙職工夫妻,環境再怎麼惡劣,他們都沒有餓過肚子。當時也是早早奔小康,在城裡買了房買了車,而小孩更是從小衣食無憂,吃喝不愁的。退休後,他們拿到的退休金也是十分高的,但是他們卻過得一團糟,比很多農民工還要慘。造成這個境地的原因就是他們在退休後做錯了一個決定,讓他們的晚年生活大打折扣了。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一個良好的規劃,不能盲目跟隨子女,應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不斷充實自己的生活,才能保證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幸福和滿足。
退休後生活自由瀟灑,我們兩口子開心地旅遊,花銷高達4-5千元。不到三年時間,兒子突然變得啃老起來,陸續向我們索要錢款。儘管我們很疼愛孫子,但兒子一家的開銷卻使我們的積蓄減少了近一半。最終,兒子請求我們出50多萬元用於裝修和孫子入學贊助費,這個請求徹底打破了我們退休後本應安穩的生活。雖然我們很應該給予兒子一些支援,但是我們不能讓他們在我們身上建立起依賴,應該讓他們自立自強。曾經,我們為了兒子他們花費了大量的錢,但是手頭只有20來萬,根本不足以滿足兒子的需求。
兒子想要我們向親朋好友借錢,但是這種做法往往會給關係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我們只借到了5-6萬。隨著小升初報名的緊急性,壓力也越來越大。兒子建議我們賣掉我們現有的房子,然後跟他們一起去買學區房,以便讓孩子上好的學校。儘管這個建議讓我很不理解,但是我還是同意了。我們賣掉了房子,去了孩子那裡生活。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覺得很幸福,因為我們住在一個大家庭裡,感覺非常溫馨。我們只需要做一些家務活和照看孫子,剩餘的時間就可以去娛樂。我們以為這樣的生活會一直持續下去,但是事實證明,我們錯了。
隨著我們年紀的增長,身體狀況變得越來越糟糕,孩子們對我們的態度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得了嚴重的風溼骨痛,每當氣溫變化或者天氣潮溼,我就會感到疼痛難忍,無法好好睡覺,躺著或坐著都會感到不適。雖然我去看了很多醫生,但都只是暫時緩解疼痛,無法治癒。因此,我只能透過煮中藥和泡藥浴來減輕疼痛。但是,我的兒媳卻很討厭這些中藥氣味,每當我們煮中藥或泡藥浴時,她總是會抱怨說氣味很難聞,還會做出噁心的表情。我們盡力做得非常細緻,但她仍然抱怨。這讓我感到非常難堪。
我個人認為,儘管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幫助孩子,但是孩子們也應該尊重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應該給予我們足夠的支援和關懷。但是現實往往並不完美,因此我們需要在生活中堅強,克服困難,保持良好的心態。我的兒子和兒媳對我們一直都不是很滿意,雖然沒有直接說出來,但總是有各種暗示和抱怨。最終,我們還是被迫選擇了分開。我的前列腺問題讓家裡的主人房不適合我居住,而兒媳的不耐煩和態度也讓我嚐到了生活的不易。為了不影響他們,我只好買了個桶子當夜壺用,卻被兒媳罵了一頓。
我想著我們兩口子退休金也很多,完全可以靠自己生活,就想回老家買個30來萬的小公寓住養老。但是,當我問起老伴儲蓄情況,卻發現我們來兒子家同住這些年,根本沒攢起多少錢,手裡只有11萬多。後來老伴告訴我,兒子很少交伙食費,而家裡的很多花銷,經常要我們承擔,孫子的很多開銷,也是我們出錢的。這麼花銷下來,每個月最多也只能攢下1-2千元。聽到老伴這麼說,我覺得自己很無力,平時覺得自己挺有錢,誰知到頭來卻這麼窮。於是就帶著妻子回到老家縣城裡,東借西湊地買了套公寓,過自己的養老生活。
然而,折騰一圈回到老家後,我卻發現,自己的晚年生活比退休時,過得還要糟糕。雖然我們不用再受兒子兒媳的白眼,但我們的社交圈子變窄了,周圍的朋友都有自己的生活,不願意跟我們多交往。而且老家的設施和服務也比不上大城市,過得很不方便。雖然我們現在有自己的房子,但過的卻沒有以前那麼自在和愉快了。我認為,每個人的退休生活應該是舒適和自由的。但是,如果家庭關係不好,甚至到了不被尊重的地步,我們最好還是選擇離開,不要和他們住在一起。
但是,同時我們也要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規劃和準備,儘可能地為自己爭取更好的生活質量。曾經我們可以放心地去旅行,縱情吃喝玩樂,而今卻只能為了生活而掙扎。一萬元的退休金,半數被房貸吞噬,剩下的要養老照顧健康,甚至想要旅行或娛樂,也只能默默地咀嚼著這種無奈。或許,我們出售房子、將積蓄全部給予孩子購房、甚至在孩子家中生活,這種選擇都是錯誤的。如果當初我們沒有這麼做,也許我們可以在這個小縣城裡過得自在、幸福,即使不依靠孩子,我們也可以過上無憂無慮的晚年。
但是,現在我們已處於不歸路,只有祈求平安健康,不出大病大難,在還清債務之後,或許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好一些。然而,這種“辛苦一輩子,供孩子一輩子”的思想已經讓太多的老人陷入了困境。我們要認識到,在孩子成年之後,他們應該自立生活,而我們作為老人應該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不要把所有的財富都留給孩子,而是要保留一部分供自己使用。這樣,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就能夠過上更加自由、有尊嚴和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