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性成癮?慾望強就是性yin嗎?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大家都聽說過性成癮,我們讀者經常在箱裡描述自己或者伴侶「每天都想看色情片,每天都想自慰」,ta們這樣就是有性成癮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性yin。

什麼是性成癮?慾望強就是性yin嗎?

何為性yin?

古語云:食色,性也,性需求雖是人的本能。

性慾存在個體差異,有人強些,有人弱些,但基本上都有一個範圍,不會相差太遠,而且可控。

如果一個人需求大,而且可控,那麼可以稱之為慾望強。

但是如果一個人無法停止和控制自己的性行為、幻想,而且會在上面花大量時間,那就是性yin了。

前者屬於正常範圍之內,而後者則是一種病態。

它們最大的區別在於,性慾旺盛的人掌控著性,而性yin者卻被性掌控著。

性yin者一旦發作,滿腦子都會出現各種跟“性”有關的東西,而且不分場合,也許在上班開會的時候、也許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也許在朋友聚會的時候......

而且必須立馬解決,盡一切可能來滿足自己對性的需求。

電影《女性yin者》,就出現過這樣一個橋段——

女性yin者喬伊,在目睹父親發病全過程後,面對父親的病重,她竟然有了生理反應,然後在醫院不斷和別人發生性關係。

這種在旁人看來大逆不道行為,卻是性yin患者的日常。

性yin就好似du癮一樣,一旦發作,就變得瘋狂,完全無法自控。

他們變成了“性”的奴隸,被性支配操控,進而影響著他們的正常工作、生活、感情。

總結下來就是,性yin患者一般都會有以下幾個特點:

行為失控——已經給生活造成了困擾,但依然無法停止

強迫思考——無法自控地總在想與性有關的事情

關係障礙和情感障礙——傷害了自己,或他人,或親密關係

性yin患者對性的態度,是大眾所不能接受的,但這並不是他們自己故意的,而是因為他們得病了。

真正的性yin患者,是值得同情的,他們並沒有想象中的快樂。

當然,這並不是在給王力宏開脫,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性yin,我們無從得知。

研究行為上癮的心理學家馬克·格里菲斯 (Mark Griffiths )教授認為,確實存在真正的性yin患者,但沒有那麼多。

有些人只不過是想用“性yin”這個詞,來給混亂的私生活做擋箭牌而已——

“我犯了錯,是因為我是性yin患者,無法控制自己”。

為什麼有的人會有“性yin”?

造成性yin的因素有生理和心理兩種:

生理因素

主要是由於各種疾病導致的神經內分泌紊亂所引起的性慾亢進。

人類性活動是由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所控制,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病變,都可造成性功能異常,從而出現的性yin。

但有研究者認為,生理因素的性yin不在真正的“性衝動控制障礙”範圍內。

心理因素

大多數性yin患者則是由心理因素導致的,與家庭、成長環境、社會相關。

一項調查顯示,6成的性yin者在兒童期曾遭受過虐待,很多是來自於不健康的家庭。

另外,有研究在對15位受訪者“性yin成因”的分析中發現,早年的性經歷、青春期接觸到的性資訊、以及生活中的負面情緒等是這些人普遍被提到的原因。

例如色情書刊、影視的誘惑;長輩的不良示範;精神壓力過大一時又找不到更好的減壓辦法等等,不得不求助於性愛,最終形成心理依賴。

性yin者往往把性活動作為平扶情緒,穩定精神狀態,逃避現實的渠道。

對於性yin者來說,“性”已經變成了他們表達或是發洩情感的方式。

在電影《女性yin者》中,女主喬伊的父親瀕死之際,她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用哭泣、咆哮等大多數人認為正常的表達方式。

而是在醫院不斷和別人發生性關係,最後,才在性jiao中哭了出來。

說白了,性yin患者的本質就是,缺少應對人生問題的其他手段,因此只能依賴性帶來的刺激和撫慰。

他們沉迷於感官刺激,但內心其實是空虛的,充滿了負面的情緒。

所以,要成功戒癮,最關鍵的是,全面評估戒癮者的病史和過去曾受的創傷,這些創傷通常是成癮的原因,不解決創傷,就很難戒掉性yin。

慾望不可怕,關鍵在於是否能掌控它

當你判斷自己或伴侶可能真的有強迫性性行為時,一定要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躲在暗處也許能避免被外界指指點點,卻永遠無法解決痛苦,甚至會加重它,勇敢面對是治癒的第一步。

醫生會對患者的身體和情緒健康進行整體評估,瞭解其社會交往情況以及遇到的問題,從而給出更好的治療方案,讓患者逐漸能夠控制自己的性行為。

強迫性性行為的治療通常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自助小組。

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患者學會管理自己的性行為,有認知行為療法、接受和承諾療法等。患者也可能需要接受焦慮和抑鬱的治療,這種心理狀況在有強迫性性行為的人身上很常見。

某些藥物可能會提供幫助,它們能作用於和這種行為有關的大腦化學物質,減少人實施行為時大腦提供的化學「獎勵」,從而減少強迫性行為。這些藥物通常主要用於治療其他疾病,如抗抑鬱藥、情緒穩定劑等等。

如果一個人扛不下去,那麼還可以尋找自助小組,理解和支援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戰勝疾病。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