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離婚女人說:“能嫁給獨生子,就別嫁兄弟多的家庭,很現實”
:輕語
插圖:電視劇《都挺好》
有一件事,男人和女人始終都無法釋懷,那就是:總是希望對方能夠許一個永遠愛自己的諾言,但就算許了,也會一直擔心對方做不到,心裡忐忑不安,無論是戀愛還是結婚,都會影響到兩個人之間的感情質量。
其實,愛情是沒有保質期的,“承諾”只能說明,他當時覺得自己能做到,可未來是不可控的,人隨時都有可能變心。
對方說了會永遠愛你,你就信了嗎?說好聽的話,誰都會說,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呢?說到底,人終究還是要現實一些。
周婷離婚了,在三個月前的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她簽了離婚協議書。
那一刻,說不出心裡是什麼感覺。有對於過去的傷痛和失望,有對於未來的恐慌。但是更多的,是對於自己的反思,以及對於潛伏的悔恨。
她覺得自己太不成熟了,結婚以前把“愛情”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但是結婚以後才發現,談戀愛和結婚,本來就是兩件事。
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情,有時候,甚至是幾個家庭。
為什麼會說是幾個家庭?因為周婷結婚以後,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不僅有公婆,還有自己的兩個小叔子,和一個小姑子。
周婷的老公一共兄妹四人,當初他們結婚的時候,弟弟和妹妹都在上學。家裡的經濟條件不是特別好,他們上學的基本都是周婷老公負責的,當時周婷還覺得,自己老公真是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男人。
原本說好他們結婚以後,就分開住,不再負責弟弟妹妹上學的。但是真的結婚以後才發現,這個家離了大哥,根本不行。
婆婆苦口婆心地跟周婷說:“兒媳,你既然肯嫁過來,就說明你不是一個嫌貧愛富的人。我們家的經濟條件,你是知道的,如果現在分家,我們的日子該怎麼過?我們老兩口年紀大了,長兄如父,你們不管弟弟妹妹,誰管?”
周婷心軟又心善,看著婆婆這樣哀求自己,實在於心不忍。而且剛結婚不久,她也不想讓別人給自己安上一個不孝的名聲,於是只能答應,暫時先不分家。
沒想到,就是這麼一時的心軟,徹底給自己的以後埋下了禍根。
周婷的老公,依然負責弟弟妹妹上學的,由此以來,家裡的經濟就變更緊張了。有時候,她想買個說過都捨不得買。
偶爾買個打折的,婆婆看到了就會一陣數落,說自己不懂事,不持家,就會亂花錢。
周婷覺得委屈,但是又無可奈何,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當時,她的老公答應她,等弟弟妹妹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就不會再管他們了。
她信了,就一直苦苦熬著。只盼著小叔子和小姑子,將來能是個知恩圖報的人,能明白自己這個做大嫂的,為這個家付出多少心血,做出多少犧牲。
一轉眼,兩個小叔子順利畢業,找到工作,可家裡有事需要用錢的時候,他們卻以“攢錢娶媳婦”為由,拒絕出錢。婆婆還在一旁幫腔,說他們不出錢,是應該的。
什麼意思?小叔子攢錢是應該的,那自己和老公為這個家出錢,就是應該的?結婚這麼多年以來,為了這個家,自己一分錢都沒有攢到。
尤其是周婷的孩子出生以後,婆婆的偏袒之心更明顯,寧願閒著都不肯幫忙帶孩子。
小叔子結婚的時候,婆婆找周婷讓她出錢,周婷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她實在過夠了這種日子。但沒想到,她不肯出錢不代表老公不肯,他直接揹著自己,把錢打了過去。
這下徹底觸碰了周婷的底線,她對於這個家再也不抱任何希望了,一氣之下就提出了離婚。
現在不離婚,更待何時?現在是小叔子結婚,以後就是另一個小叔子結婚,再然後就是小姑子出嫁,這日子還怎麼過?
一群不懂得感恩的人,連孩子都不願意幫自己照看,只會一味理所當然的索取。
而自己的老公呢,偏偏是個“愚孝”的男人,總覺得自己作為家裡的大哥,應該照顧好弟弟妹妹,照顧好自己的父母,卻從未想過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離婚以後,周婷由衷的感嘆一句:“能嫁給獨生子的,就別嫁給兄弟多的家庭,婆婆根本不會一碗水端平。不僅如此,他們還會不停地向你索取,並且覺得是理所當然的。”
結婚,是為了組建屬於自己的家庭,如果有一方,心裡不在自己這個家裡,那麼日子,就很難過得下去。
獨生子和兄弟多的家庭,你們更願意嫁給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