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到兒子家住幾天,兒媳婦態度糟糕,兒子冷笑:我有樣學樣
牛春花坐在硬座車廂裡,望著窗外飛速後退的景色,心情既激動又忐忑。
她是老北方人了,這還是頭一次南下,要去南方城市探望兒子許飛一家。
丈夫早逝,兒子在千里之外工作,牛春花獨自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裡,日子過得很是寂寞。
這次是兒子打來電話,讓老媽去看看孫子,牛春花高興壞了,馬上就收拾行李,踏上了南下之路。
到站時天已經黑了,牛春花拖著老舊的行李箱,站在火車站前四處張望。
她有些緊張,生怕認不出兒子來。
就在她猶豫要不要給兒子打電話時,突然聽到旁邊一個熟悉的聲音叫道:“媽!”
牛春花回頭一看,兒子許飛笑著朝她揮手。
牛春花激動地掉下了眼淚,三年沒見兒子,他似乎又壯實了些,穿著得體的西裝,樣子英俊活潑。
“媽,別哭了,我們回家。”許飛忙遞上紙巾,一邊拎起牛春花的行李箱往外走。
上了兒子的車,牛春花擦乾眼淚,欣賞起這座陌生的城市。
城市的霓虹燈閃爍,路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和她老家的農村小鎮完全不同。
“還惦記著北方的老房子嗎?這裡房租貴,我只租了個小公寓,地方不大,媽你將就點住。”兒子一邊開車一邊說。
“有你在就好,只要咱們家人團聚,住那裡都是幸福的。”牛春花笑著回答道。
到了兒子家已近晚上十點。
兒媳李梅聽見開門聲,抱著個包得嚴嚴實實的小襁褓急忙出來迎接。
“媽,您辛苦了,快請進屋坐。”李梅禮貌地笑了笑。
牛春花趕忙脫掉外套,走過去掀開襁褓一角,一個小小的粉嘟嘟的臉露了出來。
“哎呀,好漂亮的孫子!”牛春花高興地辨認著孫子的相貌。
“是個小女娃,跟奶奶長得一點不像,全跟我媽一個樣。”李梅有些得意地說。
牛春花的心“咯噔”一下,她努力擠出一個笑臉,點點頭說:“那也好,女孩子嘛,跟媽媽像才親,將來一定很漂亮。”
吃過晚飯,牛春花抱著孫女在客廳裡逗弄。
小女孩一雙大眼睛跟著奶奶手裡的玩具轉,牛春花心裡軟綿綿的,老了的確該有個孫子陪伴。
“媽,您睡吧,客房已經收拾好了。路上辛苦,明天我帶您出去逛逛。”兒子說。
“好孩子,你先睡吧,奶奶再抱會孫女。”牛春花笑吟吟地說。
深夜,牛春花把孫女抱回嬰兒床,這才去客房睡下。
第二天牛春花起了個大早,她習慣早起,洗漱完就去廚房準備做早飯。
北方人吃饅頭,南方人吃米飯,她昨晚就看見兒子家有電飯煲,便蒸了一鍋饅頭。
香噴噴的饅頭端上桌時,兒子和兒媳還在睡覺。
“哎呀,這香味是什麼?”李梅揉著惺忪的睡眼走了出來。
“我給你們包了饅頭,嚐嚐我們老家的味道。”牛春花笑著說。
李梅打量著桌上的饅頭和弟蛋餅,有些驚訝:“哦,北方人早飯是這個啊。”
“對,北方人早上最愛吃饅頭、大餅這些,配著鹹菜和豆漿,試試看很香的!”牛春花說。
李梅沒有立刻動筷子,而是說:“我習慣吃粥,饅頭這麼硬,吃不慣。”說完就去廚房熬粥了。
牛春花有些尷尬,她本想給兒子兒媳一個驚喜,沒想到南北習慣差異這麼大。
吃過早飯,一家人準備出門逛公園。
牛春花穿上棉襖,李梅見狀說:“媽,南方現在不冷,穿那麼厚幹嘛,換件薄一點的外套吧。”
牛春花只好換掉棉襖,套上薄薄的外套。她並不習慣南方的溫暖冬季,仍感覺有點冷,但也不好再多穿幾件。
公園裡花草樹木鬱鬱蔥蔥,曲徑通幽,景色宜人。牛春花高興地在湖邊餵鴨子,逗孫子玩。
一家人在公園裡逛了一整天,天色漸暗才往家走。
到家時已經過了晚飯時間,牛春花便開始準備晚飯。
她從老家帶來了自釀的酸菜,想給兒子一家嚐嚐家鄉的口味。
“哇,酸菜的味道真大!”李梅皺著眉頭說。
“這是咱老家的作法,多放點鹽巴,吃起來香。”牛春花解釋道。
李梅只吃了一小口酸菜就放下了筷子,臉色不太好看。
牛春花心想可能她不習慣這樣的口味,也就沒有再勸她。
晚上洗漱時,李梅看見牛春花只簡單洗了把臉就準備睡覺,驚訝地說:“媽,您不洗澡嗎?”
牛春花一頭霧水,問道:“我上午才洗過,怎麼晚上還要洗?”
“我們這裡晚上睡覺前都要洗個澡,洗完精神才會好。”李梅解釋說。
牛春花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南方人有晚上洗澡的習慣。她只好又去洗了個澡才睡下,暖暖的水澡確實讓人感覺很舒服。
接下來的幾天,李梅對牛春花的種種行為都頗有微詞。
她嫌牛春花聲音太大,會吵醒孩子;覺得她買菜買太多,容易浪費;對她不愛洗澡的習慣很無法理解。
牛春花感到氣氛有點不對勁,但又不好直說,只能儘量配合李梅的生活方式。
南方的房子,是沒有炕頭的,牛春華覺得晚上睡覺凍得慌,就把空調暖風開啟。
有一天,李梅皺眉對牛春花說:“媽,你把空調這樣開,這電費可不便宜啊。”
牛春花不好意思地解釋,她實在受不了南方溼冷入骨的溫度。
她沒再吱聲,臉色卻有點難看,她感覺和兒媳婦相處得並不融洽,對方常常愛挑自己的刺,她也不是死皮賴臉的人,就打算提前回老家去。
牛春花笑著對兒子兒媳說:“好孩子,媽就住幾天,馬上就回去。你們年輕人自個生活,媽來了也沒幫上忙。”
第二天,牛春花就收拾行李準備返鄉。
臨走時,她抱著孫女不捨地叮囑李梅幾句,讓孩子注意保暖。李梅只是笑笑,目送牛春花離開。
回到火車上,牛春花望著窗外飛掠而過的景色,心中五味雜陳。
這次南訪固然看到了兒子一家,卻也感受到了生活習慣的不同帶來的隔閡。
到家後牛春花給兒子打了個電話,說自己平安到家了。
兒子問她為什麼那麼快就回老家,牛春華卻顧左右而言他,也沒有提起李梅的事,只說希望他們常帶孫女回老家看看。
牛春花走後,許飛嚴肅地對李梅說:“你這幾天對我媽的態度太差了,她是長輩,你應該尊重她,而不是處處挑剔她。”
李梅不以為然地說:“她在我們家,就應該按照我們的習慣來,我又沒有不尊重她。”
“你連她說話聲音大都要批評,這就是不尊重。”許飛毫不退讓。
“她聲音那麼大影響孩子睡覺,我提醒一下也沒錯吧。”李梅辯解道。
“提醒一下沒問題,但是處處刁難就是你的錯了!”許飛嚴厲地說,“我媽好不容易才來一趟,你應該多多包容一下,而不是故意處處挑刺。”
李梅被許飛這麼一說,也覺得自己做法有些過分,但嘴上卻倔強,不肯認錯。
許飛冷笑一聲:“既然如此,那我也就有樣學樣了!”
一個月後,李梅的母親來訪。
許飛記得李梅之前如何對待自己的母親,也學著她的樣子,一改往常殷勤的模樣,對岳母愛答不理的。
李梅的母親張女士是典型的南方婦女,極講究生活細節。
她一進門就說家裡空氣不流通,叫許飛趕緊開啟窗戶通風,許飛卻懶懶地躺在沙發上,一動也不動。
“你們兩口子好像有點不對勁,是不是鬧矛盾了?”張女士直接問李梅說。
李梅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許飛在報復她之前的所作所為。
她趕緊拉著母親到臥室,解釋清了前因後果,表示會好好跟許飛商量。
張女士嘆了口氣:“我之前就勸過你,婆媳關係很難處理,要多為老人著想。現在老公教訓你,你倒該反思反思。”
過了一個月,李梅竟親自打來電話,表示想再請牛春花來南方住幾天,現在已經不冷了。
電話那頭的李梅語氣禮貌,邀請誠懇。
牛春花欣然同意,開始盤算著這次要帶什麼南方沒有的特產去。
再次去兒子家時,李梅態度明顯變好了。
她不再對牛春花的習慣挑剔,而是主動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讓牛春花住得舒服。
“媽,您喜歡饅頭我就每天早上炸幾個。龍井茶您愛喝,我也學著泡了。”李梅殷勤地說。
“娘倆相處就是要多體諒。你改掉南方習慣不太好,我也該學著適應這裡。”牛春花笑呵呵地說。
這次牛春花在兒子家住了十來天。李梅心態變了,婆媳之間也沒了隔閡。
臨走時,牛春花叮囑他們以後有時間多帶孩子回老家。
李梅連連點頭,保證過年一定全家回去拜年。
牛春花這才放心離開。不同地域的生活習慣確有差異,但應互相包容,一切以家庭和睦為本。她相信兒子一家會逐漸磨合得越來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