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為什麼要吃湯圓(元宵節為什麼吃湯圓)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圖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內容提要: 元宵節別稱上元節、燈節等,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專家介紹稱湯圓也稱“湯糰”或“圓子”“糰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元宵節為什麼吃湯圓吧!

元宵為什麼要吃湯圓(元宵節為什麼吃湯圓)

元宵節別稱上元節、燈節等,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專家介紹稱湯圓也稱“湯糰”或“圓子”“糰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元宵節為什麼吃湯圓吧!

元宵節為什麼吃湯圓?

民俗專家表示,煮湯圓時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調查同時也顯示中國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熱愛。另外,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

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劫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漢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也在此時流傳開來。

元宵節吃湯圓的好處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

元宵節吃湯圓還有禦寒、補脾胃、益肺氣之養生功效,湯圓的材料主要是糯米,為補脾胃、益肺氣之谷,吃後能補養人體氣血、滋養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雖然已過,但天氣乍暖還寒,寒冷天最容易虧損的就是胃氣。古人在正月十五鬧元宵時用糯米材料製作湯圓,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圓容易下鍋不會散開,還因糯米具有禦寒方面的特性。

元宵節吃湯圓的傳說

相傳,遠古時候玉皇大帝為了一統天下,特派灶神菩薩長駐人間瞭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稟。有年夏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薩向玉帝回稟道:“人間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飯。每日辛勤勞動,從不歇息,長此下去,我擔心庶民們會因過度疲勞累壞身體,不能生產,必將影響貢獻”。

玉帝聞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師下凡,給百姓們吃些藥,叫他們慢慢地發起病來,自然就會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師下凡照此辦理。夏曆臘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師就偷偷在百姓們的飯鍋裡丟下了瘋人藥,藥一下鍋就變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顆顆。

百姓們吃了果真慢慢地“瘋”了起來,女的縫新衣、繡花鞋,男的殺豬、宰羊,都不想下地幹活。過了臘月二十四日,瘋人藥性大發。人們就東家請人吃飯,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臘月三十日中午,百姓們都拿出各種好吃的食物,圍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來。

從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紅著綠到處玩耍。有的畫著花臉,敲鑼打鼓四處遊街,有的邀邀約約帶著禮品,八方去拜年。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薩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們全瘋了!光吃光耍,一樣活不幹,這樣下去,如何得了。”

玉帝聞奏十分驚詫,即命群臣再議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瘋病,可令藥王菩薩設法”。玉帝准奏,即令藥王菩薩下凡治理。正月十四日晚,藥王菩薩就將百姓的夜餐變成了湯圓,裡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劑,百姓們吃了第二天早上瘋病全好了,家家照舊男耕女織,恢復了往常的勞動。就這樣週而復始地延續下去,就形成了過年的習慣。

標籤: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