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把一切都給了弟弟,憑什麼讓我養老?”“兒啊,媽錯了”
我是qqhim,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選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俗話說,養兒能防老。再加上重男輕女的觀念以及傳宗接代的觀念,以至於很多家庭特別重視“兒子”,想象中覺得“兒子”的作用無窮大。
可事實上,如果兒子的作用真的能夠跟父母期待的一樣,那倒不是壞事。但是,有多少父母養兒子到最後才發現,不是養了個兒子,而是養了個白眼狼。
兒子長大之後欺負父母,不管父母,不對父母盡孝,不懂尊重父母,和父母的教育有關。很多父母就是因為太重視兒子了,以至於無形中給兒子的愛是“溺愛”。有的子女多的,父母甚至會偏愛其中一個,這樣的話,無形中就有可能出現問題,為以後的悲劇埋下伏筆。
有些兄妹或姐弟兩個的家庭,長大之後都對父母不管不顧,這就和父母長期以來的教育脫不了干係,肯定是教育方面存在問題,或者父母本身有問題而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這也屬於生而不養,種什麼因必定得什麼果。
有些兄弟兩個人的家庭,長大之後都不管父母,或者只有其中一個管父母,也和父母的教育有關,而且還涉及到偏愛。即便是家人之間,也會存在爭風吃醋的情況,也會存在羨慕嫉妒恨的情況,這種畸形的問題都和父母有關。
下面這個男人家也是兄弟兩個,也出現了上面說的這種只有一個兒子盡孝的情況。不過,最後對母親盡孝的不是母親一直偏愛的弟弟,反而是一直被母親無視的哥哥,我們來看一下具體是什麼情況。
東林老師:
因為我的家庭情況比較複雜,以至於我從小就養成了偏執的性格。具體原因是:雖然我家是兄弟兩個,雖然我也是兒子,可是我不知道怎麼了,自從弟弟出生之後,我爸媽就只偏愛弟弟,完全不管我了。
小時候的我長期缺愛,性格難免變得越來越偏執,甚至有時候會對弟弟有羨慕嫉妒恨的情愫。可問題是,我越是和弟弟爭寵,越是不被爸媽善待,他們甚至會說我不懂事,說我不懂得讓著弟弟,總是說,“他是小的,你應該多讓著他!”
漸漸地,當我發現不管我表現有多好都無法得到父母的表揚和誇獎時,我失望了,從此再也不和父母親近了。
這種情況,一直到我長大之後依舊沒有改變。同樣是出門上學,弟弟每次回家時都有大魚大肉,而我每次回家時,只有家常便飯。無法依賴父母的我,只能依賴自己,漸漸地,我回家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少了。
很多人說被父母催婚很煩,其實對我來說,我有些羨慕,我連被父母催婚的機會都沒有,好像我不屬於那個家一樣。他們不管我,我只能自己決定一切,結不結婚,什麼時候結婚,完全由我自己做主。
之後我談了個女朋友,都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了,可是回家跟父母說了之後,他們只說了一句,“隨便你,你自己看著辦吧!”因為當時我自己還無法承擔婚姻,所以那段婚姻也就不了了之了。
相比之下,我弟弟之後結婚卻很風光,父母全力支援,把一切都用在了弟弟結婚上面,把一切都給了弟弟。我很失望,很失落,以至於再也不想回家了。
接下來一次回家,是我父親去世。辦好了喪事話之後,母親依舊沒管我,她一直圍著弟弟和弟媳轉,說以後和他們一起住。但是,她並沒有得到弟弟和弟媳的善待。
父親去世之後,我一度決定和那個家脫離關係,之後甚至都沒有聯絡過。而在這個過程中,我認識了我現在的妻子,因為她也是單親家庭,所以同病相憐的我們如願走到一起,並且結婚了。
因為她一開始就知道我家的情況,所以結婚後我沒有提及家裡的事,她也沒有問。直到有一天一個親戚跟我說了我媽的情況,有關給我媽養老的事才被提上日程。
據親戚說,我媽在我爸去世之後,雖然跟我弟弟和弟媳一起住了,但是總是被欺負,覺得她是個累贅,他們夫妻倆經常故意不管她,故意不做飯,最後甚至直接把我媽送回了老家,意思是讓她一個人自生自滅。
我聽完之後,內心翻江倒海,說不清是什麼滋味兒,有同情的成分,有可悲的成分,有覺得她活該的成分,反正我整個人瞬間變得很混亂。
我老婆似乎是看穿了我內心的糾結,就假裝不經意地說,“老公,婆婆一個人怪可憐的,我們給她養老吧!”
我當時脫口而出說了一句,“我不養,要養你養!不,你也不能養,要養讓我弟弟和弟媳去養,我媽把一切都給他了,本身就應該他負責給我媽養老!”
我老婆問我,“你真的這樣想?你覺得你弟弟和弟媳會給婆婆養老嗎?如果他們願意養老,就不會把婆婆趕出家門了!我知道你心裡有氣,我知道你從小到大一直缺愛,但是,現在婆婆沒人管沒人問,你真的忍心讓她一個人自生自滅?”
她的話觸及到了我內心最不想被提及的部分,於是我丟下一句“隨便你”就出門了。
我老婆畢竟是瞭解我的,她知道我肯定不會放任我媽不管,於是就把我媽接到我們家來了。
時隔多年跟我媽相見,感覺既陌生又熟悉。她對我的態度很客氣,但是我不知道該怎樣回應。當她說了“你們夫妻倆比你弟弟和弟媳好多了,我能感覺到,有你們給我養老,我就放心了”這句話時,我忍不住問她,“媽,你把一切都給了弟弟,憑什麼到頭來讓我養老?”
我媽跟我道歉了,“兒啊,媽錯了!之前我確實偏愛你弟弟,確實認為他能給我養老,可是到頭來我才發現我養了個白眼狼。我想彌補,可是我年紀大了,不知道該怎麼補償你,現在還得指望你們給我養老,唉,一言難盡啊!”
我有好多年沒有哭過了,沒想到聽了我媽的這番話,我竟然哭了。我一直以來需要的並不是什麼補償,而是該有的體諒和重視,我媽能跟我道歉,我感覺一切都過去了,以前受過的所有委屈都不想追究了。
現在我媽已經去世了,回頭想想,挺感慨的。人活一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無非是在活著的時候多做有意義的事,多珍惜對自己重要的人。我和我老婆能陪伴我媽度過晚年,我很欣慰,至少在盡孝方面我沒什麼遺憾。
做父母的用心教育子女,才會有善終!
所謂“養育之恩”,不是隻有“養”,還有“育”,這二者都很重要,而且“育”更重要。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小的時候,心智和三觀不成熟,這就需要父母以身作則樹立正面的榜樣。父母只有把孩子教育好了,孩子長大之後才會有“行善”和“盡孝”的概念,這樣到頭來,父母才會受益。
所謂“養兒能防老”,這裡的養應該是“養育”的意思,而不只是“養”。如果父母只是把孩子胡亂養大,根本不教育,甚至教壞孩子,用溺愛寵壞孩子,那最後養出個白眼狼很正常。
上面案例中,那個男人的弟弟之所以最後成了白眼狼,就是因為一直以來被父母寵壞了,他根本沒有行善和盡孝的意識,很自私,所以才會任由母親自生自滅。而那個男人本身,他最後變得那麼懂事,也只是歪打正著走了一條正道,如果他一直記恨父母而走了另一條路,那他最後很難做到給母親養老。
希望其他做父母的能夠重視上面案例中提到的問題,如果家裡只有一個孩子,不要只溺愛,不要只胡亂養大,一定要懂得教育。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做父母的傳播正能量,孩子才能吸收正能量,將來才會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切記不要搞“偏愛”或者“重男輕女”這一套,不然最後你偏愛的那個孩子對你不管不顧,你不愛的那個孩子也不管你,你就晚景淒涼了。(qqhim,你有故事,就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