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裡面裝土豪,這種心理怎麼解釋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會有幾位這樣的“演員”,他們明明生活乏善可陳,卻天天在朋友圈發出不明的炫耀內容,包括各國的名勝打卡、豪車、奢侈品、高檔美食、磨皮特別厲害的自拍……

朋友圈對於他們來說就像一個舞臺,在這個舞臺上,他們會使出渾身解數獲得關注和肯定,甚至連某電商平臺都開始售賣相關炫富素材讓這些人的“演技”更加逼真。那麼這種“表演”的背後藏著怎樣的心理呢?

朋友圈裡面裝土豪,這種心理怎麼解釋

和幼年人格養成有關

對一般人而言,不暴露自己的缺點是人之常情。但一般人不會把不屬於自己的強項到處散佈,因為過度吹捧,會讓人格健康的人感到不舒服。簡單地說,比起因為不屬於自己的美好而得到稱讚,一般人更喜歡別人接納的是真實的自我。那麼這種喜歡製造“虛假繁榮”的人,為什麼這麼愛打腫臉充胖子呢?

一個人長大後的行為表現,和他幼年的人格養成息息相關。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兒童認知的建構階段,分為4個層次:感覺動作期(0—2歲),這個時期,人透過感官與外在世界發生關係,進行初步對世界的認識與探索;前運思期(2—7歲),開始有“自我中心”的傾向,能夠使用簡單的符號去代稱具體事物;具體運思期(7—11歲),開始能夠進行邏輯性的思考,具有簡單的推理能力,更多對於外在世界的關注、理解與互動,弱化自我中心的傾向;形式運思期(11歲之後),逐漸把握抽象思維的能力,能夠脫離現實事物的限制,進行系統性的思考活動。

所謂成長,就是一個人的認知能力不斷提升。孩子從不瞭解社會,到慢慢認清社會的面貌,並且逐步習得在社會中與人互動的規矩。簡單地說,在具體運思期,孩子才真正開始放下自我中心,透過越來越多的人際互動,培養出同理心、利他行為、換位思考等能力。可以想見,如果一個人在這個階段沒有培養出利他的自我,他就會持續用自我中心的態度待人處事。

而這個“自我中心”不是呈現真實的自己,而是呈現一個過度理想的自己,同時把無法接受的自己加以摒棄。由於他們更在乎其他人的關注、肯定,因此為了獲得這些關注與肯定不惜犧牲真實的自我,把自己打造成一個他人眼中的成功者。

如何避免繼續“演”下去

“打腫臉充胖子”並不一定就是病態的表現。而是在成長過程中,從自我中心到社會化沒有發展完全的結果。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避免自己因為急著拿出“更好”的一面而虛構故事,卻導致和他人之間無法建立真實的關係——因為別人以為他們的好,都只是他們偽造出來的假象。

第一種方式:融入一個真實的團體。比如去參加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課程中大家都是初學者,在團體中告訴自己“我跟大家一樣”,重新適應踏實的成長曆程。

第二種方式:回溯童年經驗。對成長階段,因為父母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其他使我們開始誇大自己的因由重新檢視,試著透過心理等方式處理這方面的創傷。

第三種方式:減少刺激物。配合前面兩個方法,試著逐漸減少使用朋友圈,以及類似的社交工具,減緩對刺激物的依賴。

最後筆者想說,做真實的自己,不只是一種選擇,而是成長必經的軌跡。在這條軌道上,我們要走出屬於自己的美好,然後才得以擁抱真實的自我,真實的他人,真實的關係。(高浩容)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