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恐懼心理糾正案例
你遇到過幼兒恐懼症麼?現在有一些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特別的敏感經常露出恐懼的表情,這就是幼兒恐懼症它們對孩子的精神是一種損害,那麼我們如何去治療幼兒恐懼症呢?請看下面的文章我們來透過一個真實的案例來了解。
求助者姓名:敏敏年齡:1歲9個月
症狀:安全感比較差,身體協調力較差,對陌生人過度恐懼。走路時必須有家人牽著,鬆開手馬上變得驚恐,不會原地站立,站立時必須緊緊靠在物體上。智力發育遲緩,語言發育比較遲緩,只會叫“媽媽”,而且不清楚。
身體情況:據母親描述,孩子在生產時導致孩子大腦缺氧,聽力方面一個耳朵聽力損失!
透過母親敘述,瞭解孩子比較喜歡糖果,希望看手機影片,尤其是兒歌類。在前期時,每次孩子一進室,就先給一顆糖,這樣可減少孩子恐懼,容易跟師建立關係!
由母親陪伴進入室沙盤室,進行行為引導,孩子比較緊張,對糖果及玩具無視,孩子在過度緊張時會把面前所有東西摔在地上,對周圍環境探索欲比較差。在孩子情緒稍平復後,嘗試給孩子一顆糖(孩子未接),讓其母親抱著,背對玩具臺,孩子面對玩具。發現孩子眼神開始探索。並拿起一個玩具。發現孩子對畫筆感興趣,用畫筆給孩子互動,每拿出一支筆給她時,都要詢問要不要,如果孩子猶豫,便在規定的時間內換一支筆繼續,孩子被激惹,開始扔畫筆,師一支支撿起來,慢慢成為了互動遊戲,一個扔一個撿。教孩子一支支裝起來,並試圖接觸孩子,拍拍頭,拍下手臂,以視鼓勵!孩子一開始很恐懼身體接觸,最終接受。
母親陪伴孩子進入室,透過簡單互動後能很快消除緊張心理,偶爾會對師微笑。在互動時孩子也會緊張和容易激惹,學會把孩子的激惹變成互動。反覆幾次後孩子情緒較穩定。
在與孩子建立一定的信任度後,透過簡單遊戲互動,孩子已基本消除緊張心理,並透過握手,拍拍頭拍拍手臂,嘗試著更加走近孩子。在孩子情緒穩定時,孩子專注玩遊戲時,讓母親離開室一段時間,儘量創造師和孩子兩人獨處的環境。孩子發現母親不在時,會變得焦躁不安,讓孩子適應一會,爾後讓母親進入室。開始嘗試抱起孩子,孩子一開始會很牴觸,反覆練習,讓孩子感覺到你是無害的。在時發現,孩子在哭鬧時,肢體肌肉相對緊張,下步時一定讓孩子有意識控制情緒!
由母親陪伴進入室,反覆訓練口令“敏敏哭,媽媽走”。具體操作流程是:在孩子哭鬧時,師說:敏敏哭,媽媽走。母親一定要及時離開,等孩子不哭時,母親及時推門進來。反覆幾次,孩子就會有意識控制情緒。
在和師建立一定的關係時,孩子可以適應單獨和師相處的環境,又能有意識透過師的口令控制情緒的條件下,嘗試鼓勵讓孩子從一個物體走到另一個物體。一開始距離一定要很近,近到一伸手就可以觸及的地方,反覆在這個空間裡訓練,每次完成後給予一定的獎勵,比如讓她吃顆糖。
隨著孩子自信的增強,慢慢加大物體間的距離。切記不可一下子增加過大,以每次增加15釐米左右為基準,一定要保護好,防止出現摔倒。訓練強度不可太大,基本上是根據孩子情況而定,每訓練一次後一定給孩子一定的遊戲時間。此階段,孩子對師信任感建立,可以在過程中完全脫離家長陪伴!
在物體間轉換完成後,可讓孩子背靠牆壁、背靠桌椅走向物體。每完成後給予一定的獎勵。然後訓練背靠物體走向母親。並要求家長在家時要訓練孩子爬行,訓練孩子協調能力。
在室內訓練一段時間後可嘗試進行戶外訓練,孩子終究要適應戶外生活。第一次到戶外,由於到了一個新環境,孩子很排斥,也會緊張不安。要堅持下去,慢慢孩子就開始適應了!室內和室外一定要反覆訓練。這個階段透過家長和師的努力,孩子已可以完成5米左右的獨立行走。
孩子對走的恐懼減弱,可以在引導下獨立行走,但必須是背靠物體情況下,對獨自站立有較強恐懼。訓練站立時讓孩子先依靠物體,比如木棍,木棍粗細大致為孩子小手臂粗細,讓孩子兩手抓緊橫放的木棍,這樣孩子身體沒有依靠,開始會很緊張,讓她站立幾秒後,抱起來拍拍身體給予鼓勵和獎賞,然後再次練習。反覆訓練後孩子漸漸習慣這種“遊戲”,慢慢消除恐懼。待孩子適應這種方式後由棍子變成繩子,繩子一頭為活結,另一頭握在師手裡。待孩子站立後鬆開繩子,並解開活結,孩雖然緊張但是已完成站立。最後抽掉繩子。
這個階段要讓孩子學會停止口令,師在牽著孩子行走過程中,可以喊著12345678910的口令,發出停的口令,這時師和孩子一定要停下來,反覆N次後,孩子對停有了一定的概念。這時師引導孩子站立,讓孩子向前行走,並喊出停的口令,讓孩子靜止下來。
在孩子原地站立時,背對孩子,給她一個牽手的手勢,讓孩子主動向前牽手行走。反覆訓練,逐漸拉遠距離,孩子牽手後一定給予一定的獎勵,比如糖果!向前行走一段時間後一定要喊停的口令,然後分散下注意力,可以玩下玩具,也可以抱起來讓她休息下。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後孩子可以正常的行走!
在孩子可以正常行走時,室和家長可以去引導和開發孩子的探索欲,比如在沙發墊下面放個好吃的東西或玩具,在抽屜裡,在櫃子裡甚至可以在被子裡,引導她去找,在找的同時,她會對這個環境充滿著好奇,這樣也能促使孩子更好的行走和建立一個相對完整的性格特質。
在經歷前十二階段的訓練,師和孩子之間關係建立比較好,這時可以引導進行語言訓練,語言訓練一定要在遊戲互動中進行。比如我們把畫筆一支支放進筆筒時,喊一二三四五六……,孩子也會跟著學……,教她先喊媽媽相對較容易的詞,然後再帶出相對困難的詞,比如師先喊“媽媽”,孩子跟著喊“媽媽”。師這時突然喊“爸爸”,孩子會含糊不清的喊出“爸爸”,循序漸進慢慢孩子掌握的詞彙就越來越多!
結語:如果你的孩子患有了幼兒恐懼症我們一定要有耐心的教導,讓孩子心理強大才能改善如果孩子的病情十分嚴重那麼我們應該及時就醫,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