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鏡是因為醜嗎?其實是因為你沒有看到這個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曾經我有太多胎死腹中的夢想:想成為繪畫的大觸。

不上鏡是因為醜嗎?其實是因為你沒有看到這個

做服裝設計或者建築設計,產品設計也可以。

也想過去去剪輯,把電影裡面喜歡的電影剪一個小短片。

更想過用自己擁有的相機去各地旅拍,做一個自由的攝影師……

但至今,相機還放在防潮櫃,拿出來可能也能看到他鋥光瓦亮嶄新的機身。

有句話說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似乎不是家財萬貫根本玩不起攝影。

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很庸俗地被金錢矇蔽了雙眼,想用金錢去買最好的相機,最棒的鏡頭,似乎自己的全部技術都包含在昂貴的相機和鏡頭裡面。

其實拍照可以用單反、用膠捲相機,用拍立得,更可以用手機,只要有行動就一定會進步。

但當我們行動起來去網上查怎麼能拍好的時候,看到的關鍵字都是,裝置、燈光、服飾、藝術、情感……

關鍵字讓我們產生拍攝只是藝術家的行為的錯覺。

其實根本不需要那麼多概念的東西,只要掌握好留白和色調,手機拍的照片每一張都有大片風格。

·One留白·

在我眼裡,留白就是小說的開放式結局,給每個人都留下想象的空間。

#人物#

給人物拍照,畫面中的留白會讓人想象圖中女性的心情和狀態,所以就算是用手機拍攝,也要注意留白。

攝影中有黃金分割的說法,簡化講就是三分法。

第一,上圖中的女生左右間的空距基本上是左邊三分之一,右邊三分之二的留白。

把畫面分成三份,既能看到遠景整體的風貌,又讓人物主體和背景融為一體,不顯突兀。

第二,畫面中地面、人物、天空三者間,人物和地面佔到畫面的三分之二,也在運用三分發的原則去拍照。

所以在用手機拍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畫面中的留白並不是隨便留,用三分法的原則去留白更能讓中間的人物表現出你喜歡的狀態。

三分法的留白方式也不是絕對的,在某些情況下,人物主體在畫面的正中間更能表現畫面。

#景物#

拍景物,留白的重要性就更加重要。

拍風景圖要把手機拿穩,在你看到的風景的角度去拍你眼中的場景。

拿穩手機,讓手機鏡頭和你選取的景物處於同一水平面,再根據三分法,把留白做好,拍出來的照片就是好照片,會給讓其他人產生你去的地方也是我喜歡的地方的感覺。

·Two角度·

有很多攝影師拍照都是蹲著拍,跪著拍,趴著拍,原因自然是因為在選擇角度。

尤其用手機拍照,很多情況下我們沒有專業的攝影師幫我們去拍照,需要我們自己找好角度給自己拍照。

角度選擇錯誤能把兩米二拍成一米五,角度選對也能把一米五拍成兩米二。

把人物拍高的必要條件就是從下往上拍,拍矮自然是從上往下拍。

但自拍從上往下拍和從下往上拍都不行啊。

見過很多朋友圈的直男拍照要麼是從上往下,只能拍出自己的眼睛和鼻子,拍出一張蛇精臉,在加上美顏過度的無毛孔皮膚,眼神很犀利讓人感覺生人勿近,別看我照片。

要麼就是從下往上拍,拍出自己的雙下巴和自己今生最大的臉,還自我感覺良好感覺自己很帥。

正確示例:

不需要是明星臉,也不需要是小鮮肉,拍照重要的不就是體現真實的自己麼?

自拍我們可以做鬼臉,也可以搞怪,但角度要選好,自拍尤其看重面部的光線,不同的光線拍攝出的自己也完全不一樣。

·Three後期·

不同的色調所渲染的氣氛是不同的,就像顏色也分冷暖。

#濾鏡#

專業照片後期要用的專業電腦軟體有PS、LR、CC,但是現在手機上的P圖軟體已經完全可以幫助我們把圖片的調色做好,只需要選擇濾鏡。

手機軟體中的美圖秀秀、黃油相機都能幫我們對照片顏色進行不同的調整,就連IPHONE自帶的相機也有簡單的濾鏡選擇。

現在的拍照軟體已經足夠的多,但是要怎麼樣讓自己的照片脫穎而出才更顯重要。

畢竟都玩ins、mix,說明我們都一樣,誰玩的更好才說明我們不一樣。

·食物濾鏡·

從圖中能看出同一張圖片沒有增加濾鏡和增加濾鏡後的效果,給食物調整濾鏡,首先要挑好哪一款濾鏡對圖片主體的表現效果最好,既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

食物濾鏡要讓食物的顏色看起來更鮮豔亮麗,色彩豐富的東西更能激起人的食慾。不然就不會發明各種各樣的食用色素給人們食用。

太亮畫面看不清畫面主體,太暗讓人懷疑食物的新鮮度。

·人物濾鏡·

我們借一個自拍失敗案例來對比增加濾鏡前後的效果,從上圖可以看到,就算拍的角度不好,我們加過濾鏡以後也可以是女生喜歡的小清新呀!

所以人物相片選擇的濾鏡只需要讓畫面看起來更舒適,清新簡潔,不要讓照片看起來畫面不乾淨,用美圖秀秀的濾鏡濾一下就OK呀。

·景物濾鏡·

給風景圖選擇濾鏡,要注意突顯畫面的對比感,增加衝擊力。

圖中烏雲遮蓋的傍晚,濾鏡選擇要讓圖片中的明暗對比明顯,有燈光的地方要把燈光突顯出來,天空中的雲層可能其實並沒有那麼厚。

當把亮度透過濾鏡調整後,就能看出城市燈光和天空烏雲的對比,會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感覺,給人的衝擊感會更強。

—·END·—

攝影從來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最開始就說過單反、膠捲機、拍立得、手機都可以拍照。

靠裝置拍出大片的是攝影師;

靠拍立得拍出衝擊感的是米原康正;

靠手機拍出真實的是我們自己。

不如改變從現在開始

標籤: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