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真身圖(還是增壽之神——千面西王母)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1972年,考古學家們在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發掘了一座普通的東漢平民墓,如同當地其他漢墓一樣,在這座墓的主室後壁正中的位置,有塊特殊的女性神像畫像磚:

只見這位女神端坐在雲氣繚繞的龍虎寶座上,四周圍衛著手執靈芝的玉兔、手舞足蹈的蟾蜍、三足鳥和九尾狐等,她赫然就是中國傳統主神之一的西王母。這種最早起源於殷商時期的信仰,為何在歷史的程序中愈發繁盛,以至於平民墓葬都要對其進行膜拜呢?女性至高神祇西王母的真面目究竟又是如何?

西王母真身圖(還是增壽之神——千面西王母)

西王母畫像磚及拓片

一、西方部族的女性首領

中國第一部詞典《爾雅·釋地》中寫道:“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可見西王母最早是一個西方的部落或者王國,它的女性首領也稱西王母。

在古代,中原王朝與西王母也不是毫無交往,比如周穆王西行見西王母之事詳載於《穆天子傳》一書中,在《列子·周穆王》及《史記·趙世家》中也有提及。書中描寫周穆王見西王母時手執白圭玄璧,並贈送西王母其他貴重的禮物,兩人相談甚歡,同席共飲,西王母甚至問道:“將子無死,尚能復來?(你以後還來嗎)”足見她對周穆王的依依不捨。

關於二人會面的記載雖然一向因為疑點重重被學者們爭論不休,但我們可以看出,就算在可能是虛構的故事中,西王母的形象也不是什麼高高在上的神女,她與賓客獻禮、進酒、對歌,頗識人間煙火,只是一位遠方的部族首領。

二、半人半獸的刑罰之神

在其他的一些早期文獻中,西王母的形象就大不一樣了,比如在《山海經》中,西王母一共露過三次面,每次的樣子都不太一樣: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西次三經》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有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大荒西經》

“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海內北經》

《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形象,大概是這樣……

顯然,《山海經》裡的西王母看上去怪嚇人的——長著老虎牙齒、豹子尾巴,頭髮蓬鬆,住在洞穴裡……這個時期的西王母形象明顯已經被神化了,而且是司“厲”“五殘”的凶神(二者指的並不是人間的天災人禍,而是天上的星象,出現時國有災殃)。也就是說,西王母具有觀察和控制災害的神力,也可以降災興禍,因而在世人心中是兇厲的模樣,令人畏服。

三、長生不老藥的掌管者

不同於中國神話中常見的形象,西王母身上並沒有什麼創世的傳奇比如盤古女媧,也沒有創造什麼文明比如三皇五帝,更不是日月星辰或者風雨雷電的“代言人”,那麼問題就來了,這樣一個沒有開天闢地也沒有偉大發明的神,人們從這種信仰中能得到的是什麼呢?

其實很重要,那就是生命的永恆。

人們開始認為崑崙山是一個美麗莊嚴的避世樂園,這裡可以讓人永享快樂,但是凡人的壽命有限,於是對永生不死的追求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嫦娥奔月銅鏡·唐代

傳說中,后羿是第一個上崑崙山求不死藥的古代帝王,可惜求來的仙藥被嫦娥吃了(《淮南子.覽冥訓》雲:“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若喪,無以續之”)。

西王母的形象也隨著人們的期待和想象不斷迭代,一個長相兇狠的神仙怎麼能讓人長生不死呢?於是在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的筆下,西王母變成了一位皓然白首的慈祥老人。這樣的形象,才符合中國文化對善良神仙的想象。

四、漢武帝與西王母

說起對於長生的追求,就一定繞不開漢武帝,他不僅修建甘泉宮、置三神島,還派人赴海外蓬萊仙山求藥,《史記》的《孝武本紀》、《封禪書》便是他的求仙史,《漢書》的《武帝紀》、《郊祀志》也大量記載了漢武帝禮百神、封泰山的事。

向東海求藥不得,漢武帝就把目光轉向了西方。據說從武帝中期的元鼎六年(前111年)開始,漢武帝先後六次去崑崙之丘(即今甘肅省涇川縣)拜謁西王母,費盡心思。 在他統治期間,掀起自上而下求長生的熱潮,漢朝官府甚至正式明確祭祀之禮,而西王母的形象也進一步更新為“可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資掩藹,容顏絕世”。從怪獸變成了美女。

到東漢時期,王母形象廣泛出現在中國各個階層墓葬的畫像石、畫像磚、銅鏡中,是當之無愧的主流信仰。

後世中的西王母得到了更多的演繹,大概覺得只有西王母的話過於孤獨,於是又給她創造了叫東王公的夫君,甚至有了孩子,終於被道教吸納進正式的神仙系統,在至上神元始天王之下,負有生育萬物之責,成為了我們所熟知的王母娘娘。

東王公、西王母並坐畫像石·東漢

標籤: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