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服父母讓我娶二婚(我媽不讓我娶二婚女人)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怎麼說服父母讓我娶二婚(我媽不讓我娶二婚女人)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盧梭說:“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這其實是一件好事,我們應該為此歡欣鼓舞,因為沒有模子的束縛,我們才能大展拳腳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只可惜,很多人不懂“存異”,盲目“求同”,不敢跟別人不一樣,總是參照別人怎樣做人做事,然後有樣學樣,用周國平的話來說就是:“失去了模子的他們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果彼此變得如此相似。

就像朋友嵐嵐談及她的鳳凰男前任時所說:“我們本來約定好了結婚,結果在我第一次跟他回家見父母之後,他卻變卦了,把他母親拉出來做擋箭牌,說‘我媽不讓我娶二婚女人,說是太掉價’,那一刻,我真的心如刀割,不光是因為他對我的否定,更是因為他沒有主見的樣子讓我失望透頂。”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他們在你面前的時候看似有主見,但是當有其他人跟他說了其他話時,他會立即轉舵,按照別人說的去做,尤其對方是父母或長輩的時候,他們更是言聽計從

這樣的人就是在盲目“求同”,不僅追求跟別人一樣,而且在意別人的看法,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同,不管別人是否出於善意。這就會導致他們因為聽風就是雨而沒有方向,最終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不光是嵐嵐的前男友,她自己也犯過類似的錯誤,在她前男友否定她之前,她也聽到過很多看不起二婚女人的言論,她內心很在意,只是外表裝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雖然她沒有明著否定自己,但這種在意別人看法的心裡,同樣是在盲目“求同”。

在《當你學會獨處》一書中,周國平對這種人做了詳細的解釋:“如果一個人總是按照別人的意見生活,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沒有自己的內心生活,說他不是他自己就一點也沒冤枉他。因為確確實實,從他的頭腦到他的心靈,已經找不到絲毫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了,他只是別人的一個影子罷了。

嵐嵐之後找回自己並做自己的方法,和周國平總結的如何做自己的方法類似,我們結合在一起來具體講一下。

學會和自己做朋友,做到自愛。

周國平說:“如果說愛是一門藝術,那麼,恰如其分的自愛便是一種素質,唯有具備這種素質的人,才能成為愛的藝術家。

我覺得這句話當中“恰如其分的自愛”指的是“潔身自愛”,不僅要有常規意義上的自愛,還要懂得清理掉妨礙自己自愛的不利因素。

一個做不到潔身自愛的人,是一個情感殘缺的人,要麼很自私,只愛自己;要麼假裝無私,嘴上說很愛別人,但經不起推敲,他連自己都不愛,又怎麼可能愛別人。這樣的人不僅成不了別人的朋友,而且無法成為自己的朋友

說到朋友,我們往往理解的是從自己出發去跟別人交朋友,其實這只是片面的理解,因為除了別人之外,自己才是自己最重要的朋友,周國平說如果缺了“自己”這個朋友,一個人即便好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熱鬧而已,實際上他是空虛的。

嵐嵐當時被分手之後,坦言說自己內心其實也在意自己的婚史,怕被別人看不起。我問她為什麼要這樣想,她說別人的眼光在那擺著呢,她做不到不在意,而且:“我總不能從今往後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我還要與人相處,如果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我怕自己會落單,融不到別人的圈子裡去。”

我接著問她:“你覺得你在意別人的眼光,就能融進別人的圈子了嗎?就算你融入進去了又怎樣?別人會因此無視你的過去嗎?別人在你面前的時候可能不會說什麼,但在別人面前呢?這種問題在意起來沒完沒了,永無止境,你如果一直在意,早晚有一天會把自己累死。”

她弱弱地問我:“我不在意真的行嗎?”我很篤定地告訴她當然行:“你本來就是你自己,你所經歷的所有事都只屬於你自己,你應該像不在意自己的過去一樣,把別人的偏見也一併忽略掉。就算外在的自己做不到這樣,內在也要有個能做到這樣的自己,讓這兩個自己做朋友,互相監督彼此。

剛開始這樣做的時候,她跟很多人一樣,膽戰心驚,認為做自己是在走鋼絲,很怕別人都盯著自己指指點點。不過堅持了一段時間以後,她就不這樣想了,因為在沒有那些雜念的情況下,她活得很安心,習慣了取悅自己的她,學會了如何自愛,同時也明白瞭如何在自愛的同時,去愛真正值得去愛的人。

學會隨時消解痛苦,做到自立。

周國平說:“每個人終究是一個生物學和心理學上的個體,最切己的痛癢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生活中很多痛苦都是無法分擔的,別人的關愛頂多只能轉移你對痛苦的注意力,卻不能改變痛苦的實質。甚至在一場共同承受的苦難中,每個人也必須獨自承擔自己的那一份痛苦,這份痛苦不會因為你有一個難友而減輕。

其實,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潔身自愛”,如果能跟內在的自己做朋友,在深刻感受內在美好的同時,也能深刻感受內在的痛苦,他不經任何人提醒就能明白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自己的痛苦只能自己承受。

比如前文中提到的嵐嵐,在她因為跟我的那次對話而改變之後,對過去那些痛苦的消解能力也變強了,用她的話來說就是:“方法和方向上,我可以向你請教,但是內心的痛苦只能由我自己來承受,就算你很同情我,但你終究不是我。不過有一點你點醒了我,我如何做到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就應該如何做到不在意過去的痛苦。”

她有此覺悟的關鍵點,在於我們在上面一點當中提到的那句話:“讓內在的自己和外在的自己做朋友,並互相監督。”這句話的意思是:內在的自己是最真實的自己,外在的自己相當於一個冷眼旁觀者和批評者,當內在的自己感到痛苦時,外在的自己從旁觀者的視角,能一語中的指出問題的根本所在。這種內在的自己和外在的自己打配合的做法,其實是一種自立,把自立和自愛結合起來,才會真正懂得如何去愛,希望你懂

標籤: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