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異的男孩不要找(別跟離婚父母的孩子談感情)
父母的婚姻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我有一個朋友,從她有記憶以來,父母就經常吵架。飯桌上吵,半夜吵,有時候在大馬路上也能吵起來。每次父母吵架,尤其是在大馬路上吵架的時候,她就會找個角落躲起來,不是怕,是覺得丟人。
她十四歲那年,父母在經過長達三年的冷戰之後,他們的婚姻終於走到了盡頭。她說那一刻,她沒有難過,反而有一種輕鬆感。
一開始,當她聽說父母離婚會傷害到孩子,給孩子留下陰影時,她還覺得自己是個例外。因為她感覺自己比以前過得更快樂了,也真心喜歡父母離婚後的生活,有雙份的愛,還有了更多的自由。
可直到她成年後有了幾段感情,她這才明白,父母的婚姻對她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感情裡,她極度的敏感自卑,要麼不敢輕易開始,要麼總是反覆用"作"和"離開"來試探對方。她討厭吵架,遇事就喜歡冷戰,從不願意袒露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所以,這些年來她的情路一直很坎坷。有一天,當她猛然發現,她這些年的感情狀態不就是複製貼上了父母當年的婚姻嗎?
她瞬間崩潰了,原來,她不是例外,父母的婚姻對她的影響,早就在潛移默化中浸透到了她的骨子裡,影響她的擇偶觀,更影響她對感情的處理方式。
01
一位父親說過這麼一句話:"我不歧視單親家庭的孩子,但如果我有女兒的話,私心會讓我勸女兒,不要和父母離婚的孩子談感情,更不要嫁給他。他們看似會比普通人更渴望家庭,其實他們骨子裡是不相信婚姻的。"
不是因為他們悲觀,而是他們看到過失敗的婚姻,也是失敗婚姻的被動犧牲者。在普通人眼裡,婚姻或許是神聖的,是締結了就不能輕易解散的,可在他們眼裡,婚姻一旦有了矛盾或出現了裂縫,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修補,而是放棄。
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這麼一種現象,那就是離婚好像也能遺傳,父母離婚,孩子長大後也離婚的機率要比別人大。
不是他們命不好,也不是情路不順,而是父母給他們開了先例,做了榜樣,讓他們沒那麼敬畏婚姻。當然,也沒那麼信任婚姻。
然而,在婚姻裡,比磨合和經營更重要的,是堅持。堅持在無數次感到困惑和迷茫的時候,堅持在無數次想要放棄的時候,都堅持勸自己別放棄,這才是婚姻能走到頭的真諦。
02
對夫妻關係的過高期待或過於理智,不懂得處理夫妻矛盾,是大多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的潛在問題。
在婚姻裡,很多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對另一半的需求呈兩種極端,一種是過度依賴,寄託全部的期待,企圖把原生態家庭所缺失的都從對方身上找回來。這種只會在感情裡迷失自己,也會讓對方窒息到想要逃離。
還有一種就是過分理智,過分追求得失。他們見證過父母之間的利益算計,相對於幸福家庭的孩子,他們成熟得過早,將自己藏得過深,很難讓一個人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很多時候會嚇跑身邊人,還會讓真正愛他們的人感到失望和心寒。
另外,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尤其不懂得如何處理夫妻矛盾。就像我朋友那樣,因為不懂得,所以在不知不覺中照搬了父母的處理方式,也在無意識,走上了父母的老路。
遇到問題,他們大多還不懂得剋制自己,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常常口出利劍,痛扎對方。不是因為他們不善良,而是他們比別人更怕被傷害。
千萬別小看了原生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些後遺症一時可能看不出來,可卻能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03
父母離婚,對孩子有影響嗎?
有,一定有,但並非所有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在情感和性格上都會有缺陷。只要父母能及時合理地疏導孩子的心理情緒,只要孩子後期的成長過程中擁有足夠的愛和包容,他們會比幸福家庭長大的孩子更樂觀,更自信,還更懂得擔當和珍惜。
有些創傷是無法消除的,但我們可以儘可能地淡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缺失對他的關注,但也不要過度地關注,以一顆平常心愛他待他,淡化他的特殊性。
如果可以的話,儘可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你們有這個義務,也有責任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
當然,如果你們的婚姻實在無法苟延殘喘下去了,婚姻的存在對每一個人,包括孩子而言,都是一種煎熬。那麼,分開是最好的選擇,但你們要記住的是,你們解除的是婚姻關係,而不是親子關係。
你們要依然用百分百的熱情去愛你的孩子,關注他的成長。不可不聞不問,更不能把對另一方的怨氣撒在孩子身上,稚子又何辜?
願每個孩子都能被愛包圍,也願每個受過傷的孩子,往後餘生,所求皆所願,所遇皆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