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婚孩子心理怎麼疏導(5點幫孩子走出家庭傷害)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婚姻開始的甜蜜、冷暖只有當事人自知,外人總是用勸和不勸離的方式,用一些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做情感綁架,勸說當事人不要離婚。

父母離婚孩子心理怎麼疏導(5點幫孩子走出家庭傷害)

確實,離婚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顧及到很多的方方面面,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將離婚放在嘴邊,並以此作為籌碼,殊不知當有一天真的將所有感情耗盡,離婚只變成形式而已。

普通人對婚姻存在問題,明星夫妻也一樣。他們只是因為生活在鎂光燈下,一舉一動不免出現被放大的情況,離婚都要備受關注。 如果說哪一對明星夫妻最惹人注目,文章馬伊琍絕對吸睛不少,不僅僅當初的“姐弟戀”,還有中間的“且行且珍惜”,但最終二人以“同行半路,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結束了11年的婚姻,但依然共同撫養孩子。

婚姻是兩個相愛男女的承諾,也是勇敢承擔責任的一種選擇,但受到各種外界影響及內在原因的驅使,離婚也成為當代普遍現象,不管是明星還是普通人。

之前的劉愷威楊冪,包括高考之後的離婚潮等,看似很成人的婚姻離異,看似人畜無害的分開,孩子卻承受著最大的傷害。

安全感缺失

每個孩子的安全感均來自於父母,任何的物質都比不了爸爸媽媽在身邊重要,即使父母忙碌,也會關注孩子的成長,孩子就在這種目光中慢慢長大。

父母離異,對孩子而言不單單是要去別人分享自己的爸爸媽媽,還需要真正的去體會並不是隨時隨地與爸爸媽媽撒嬌的限制,時間久了,孩子的安全感會缺失,很容易在以後的覓偶路上遭受創傷。

脾氣暴躁

孩子本來有兩個人共同撫養,孩子得到的是一個溫馨溫暖的家庭,但突然有一天這種溫床消失,孩子承受不了這種反差,性情變得暴躁,無法理喻。

這種變化源自於孩子對於親情的渴望,源自於孩子真正的內心需求,他們並非像外表看來的似懂非懂,變得愛獨處,不合心意就大發脾氣。

懦弱自卑

夫妻婚姻的失敗,孩子是最直接的感受人,他們很敏感的感覺到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在變化,比如看到同學們父母的關心時,自覺低人一等,心生自卑。

孩子有一方撫養,很多爸爸或媽媽就會對孩子寄予眾望,受到很嚴格的管束,孩子本身就承受著離婚的傷害還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表現,怕表現不好再次被拋棄處於恐懼之中,變得懦弱。

孩子這些心理變化來自於對於成人婚姻的不理解,來自離異夫妻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忽略,同樣也有父母對於孩子言行的不妥。成年人不管因為何種情況離異,孩子都是無辜的,離異雙方教育孩子要採取正確的做法。

1.孩子共同撫養

孩子在婚姻中是最無辜的一個,本是父母恩愛的結晶,家中的掌上明珠,現在卻要遭受失去一方的寵愛,對孩子而言這極其不公平。

夫妻離異,對孩子的養育一樣需要全面的進行,不管是否重組家庭。家長雙方在離婚前進行協議,孩子的生命中誰都不可缺席,更不可以各種理由不與孩子共同成長。

父母在孩子心中無人可以代替,父母同樣也要理解孩子的這種成長需求,不管有哪一方進行撫養,都不要阻止另一方對孩子表達愛意,更要鼓勵孩子如從前一樣接受事實。

2.維護雙方形象

在很多家庭,離婚的原因不同,有的夫妻離婚各自帶著怨氣,對著孩子一通說對方的壞話,讓孩子內心產生問題對另一方的厭惡。

夫妻雙方離婚既成事實,在孩子面前也請維護對方的形象,孩子還處於成長髮育的階段,一段好的夫妻關係更有助孩子的身心發展,緩解孩子對家庭關係的失望。

3.幫助孩子理解婚姻

父母經受婚姻的創傷,會在生活中表現出對外界的敏感與不信任,孩子在與父母接觸的時候,不免會收到這種情況的影響,因為自己的目睹情況內心產生不安或者恐懼。

大人一定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婚姻觀,讓孩子瞭解,婚姻不是兒戲,也並不是自以為是,兩個人不是因為迫不得已的原因不會選擇離異,更不會出現讓孩子變成單親。

父母也不要認為孩子是希望,就什麼都施加在孩子的身上,用情感綁架孩子對於自己的忠誠與服從,孩子長此以往反而會造成抑鬱、膽小、自卑心理。

孩子正確理解和認識婚姻,有助於他們在以後擇偶時,不會受到父母這種離異的影響,產生對於婚姻的恐懼,以及對於異性的害怕。

4.減少外界對孩子的傷害

成人離異可以很好地面對外界社會,但是孩子不一樣,他們內心的脆弱讓他們無法很好地接受這個事實的存在,再加上外界對於孩子的指指點點,孩子變得苦惱不堪,如果家長不能及時幫助孩子排解,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其他問題。

父母離異要與老師進行溝通,透過老師在學校給予正常的照顧,並讓集體的溫暖感化孩子自卑的內心,同樣父母也要跟周圍的朋友溝通,讓他們不要過多將這個事情進行發酵或者過度解讀,對孩子產生很大影響。

父母要多與孩子進行談心,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以及他們對於目前狀態的看法,這樣父母才能更好的把握孩子變化,及時的對孩子進行心理上的疏通,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起來。

5.樹立正確三觀

人活一世,總有三觀的指引,父母的離異會讓孩子對正確的三觀產生懷疑,甚至有些敵對,爸爸媽媽需要及時的看到孩子的這種微妙變化,與孩子進行溝通,幫助他們堅信正確三觀的方向,也透過老師的耐心引導,對自己的三觀進行再次修正和確認。

家庭的分散,不代表一家人的分散,所有的親情也因為孩子匯聚在一起,孩子能夠真正的看到父母的辛苦與不易,父母同樣也要看到孩子的努力與堅強,互相鼓勵堅持,把正確的三觀堅持下去,可以戰勝人生的一切困難。

夫妻離異,孩子作為家庭成員擁有著知情權,如果孩子過於年幼,爸爸媽媽請採取孩子可以接受方式,將離異情況進行透露、表述,不用很晦澀的語言或隱晦的語言造成孩子理解的困惑。

無論夫妻離異之後是否重組家庭,請依然承擔起對孩子的撫養與教育,至少在孩子的世界中,爸爸媽媽依然愛自己,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

標籤: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