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明星代言傳奇(為什麼明星都在代言傳奇類遊戲)
從有頭有臉的明星都喜歡去代言傳奇類遊戲的現象入手,多角度分析了背後的原因。
最近見到高曉松的頻率,比見到成龍、王寶強還多。
不是因為我有多愛學習,一直看《曉說》,而是因為他代言了某款三國傳奇遊戲,鋪天蓋地都有它的廣告。
說實話,真心看煩了。
在反感的同時,我想和大家聊聊為什麼此類遊戲頻繁出現。
雖然這個話題有點老舊,但相信還是有部分朋友不清楚,藉此想把我個人所看到、知道的分享給大家。
01 千方百計讓你玩1. 半個娛樂圈明星代言
早在高曉松之前,就有諸多明星代言了各種傳奇類遊戲。
給大家看一份明星代言的不完全名單:
成龍、李連杰、古天樂、黎明、甄子丹、郭富城、張家輝、陳小春、胡軍、孫紅雷、吳孟達、張衛健、宋小寶、王寶強、劉燁、鄧超、曾志偉、林子聰、樊少皇、劉燁、岳雲鵬、吳京、吳鎮宇、宋小寶、吳奇隆、張子健、吳志雄、徐錦江等等。
近期又有一位會做飯的天王級巨星被攻陷,某遊戲甚至還提前做了預告,放出數張簡筆畫,讓網友猜代言人是誰。
總之,不管是影視圈、歌唱界還是岳雲鵬、郭德綱、宋小寶這種曲藝屆,一線、二線、三四線明星全覆蓋。
網友甚至吐槽,周星馳是他們最後的底線了,其實我覺得老羅才是我最後的底線。
2. 同類遊戲層出不窮
我是渣渣輝代言的藍月傳奇只是眾多傳奇類遊戲的一個,除了藍月系被大家熟知吐槽外。
其實還有很多此類遊戲,每個月都在上新發布,他們的標配一定是請一位明星。
他們釋出新遊戲的數量和版本迭代的速度,比換明星代言更多更快。
比如:龍騰傳世、王者傳奇、戰神傳奇、烈焰龍城、傳奇盛世、烈火雷霆、傳奇戰士、黃金裁決、鐵血沙城、魔龍訣、創世奇蹟、大三國等等。
總結來說,躲了這個傳奇坑,還會有下個傳奇坑。
02 明星為何紛紛代言傳奇
明星代言遊戲本身就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但是大半個娛樂圈男性都在代言同一型別遊戲,實屬罕見。
1. 賺錢最重要
許多人表示不解,為什麼自己的偶像竟然會來接如此粗製濫造的遊戲,難道真的不要臉了嗎?
其實直白點,就是因為錢。不僅因為錢多,關鍵還來錢快。
相比於上綜藝、拍電影累死累活,拍傳奇遊戲廣告賺錢真的是太容易了。
人到現場,對對口型或簡單擺擺造型,快的大半天就全部搞定了,幾百萬甚至千萬的代言費也到手了。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明星瞧不上這些錢,完全不會。
最近大家有關注過一部綜藝節目叫《演員請就位》嗎?
曾經風靡一時的演員明道直言,在該綜藝節目上的表演,是他今年的第一場戲。
千萬不要以為,經濟難,影響的只是我們勞苦大眾。演員只是一個職業,沒有使用者買單,也是會失業的。
另一組資料可以給大家參考,2019年以來全國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
前三季度,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共646部,比去年同期的886部減少27%,劇集數量下降了30%。
還有,前不久和一個藝人經紀公司的朋友聊天。他們公司原本養了一群美少女,準備培養之後上綜藝、推劇組。
可今年只有個別能上電視臺,接網綜、網劇,大部分被迫都讓去拍抖音、做直播了。
所以,對於很多演員,經紀公司來說。有時候沒有那麼多所謂的高尚情操,賺錢最重要。
2. 安全省事
代言這類傳奇遊戲,只要沒有人惡搞,一般都不會弄到上綱上線的地步,也不會受到全國網友抨擊。
而像代言食品、保健、護膚、電器等產品,容易造成生命安全危險,稍微不注意就背上負面,還得給全國人民道歉。
前幾年du膠囊、du奶粉、du餃子、假平臺,假器械等案例,層出不窮。
在被部分粉絲吐槽和全員攻擊謾罵之間,怎麼選擇就很簡單了。
至於網傳的說什麼遊戲公司老闆勢力龐大等,才使得明星撇下臉來代言,無從考究,也不清楚,更不至於。
03 商家為啥選擇“過氣”明星
請明星代言是為了拉使用者賺錢,可以理解,但都採用這種明星投放方式真的有效嗎?
而且為何要選擇這樣的“過氣”明星代言,而不是選擇頂級的,年輕的流量明星?
比如肖戰、易烊千璽、李現、楊冪、迪麗熱巴呢?
1. 重塑經典好收割
幾個從業朋友曾透露,真正在玩傳奇的這波人都是40的中年人。
他們都是看著成龍、李連杰、古天樂的電影,聽著黎明、郭富城的歌長大的,他們才是這批人心目中真正的明星。
這些明星的影響力、號召力還在,另外多款傳奇遊戲中還重塑了多位明星的一些經典角色、道具裝備。
試想曾經和現在都是你追求的幾十位偶像,正和你玩同一款遊戲,還盛情邀請你一起玩,難道不去支援一下嘛?
2. 男性玩家真有錢
另一點大家可以發現,這麼多明星沒有一個女明星,難道女明星沒有號召力?
對!至少對於傳奇遊戲來說。
傳奇遊戲的劇情都是打打殺殺、兄弟之情、開疆擴土、征戰沙場、完成傳奇霸業。
男性玩家佔了絕大多數,陳小春、甄子丹、吳孟達等等更有代表性和號召力。
而且他們付費意願更強、付費能力也高。
3. 代言費真不貴
相比於遊戲動輒幾億上十億的營收來說,一個明星幾百萬真的太划算了。
何況現在許多二三線明星的身價都降低了,有點收入就不錯了,個別短期合作的甚至不到100萬元。
4. 頻繁更換明星
批次使用明星代言,已經是一種流水線的操作了。
對於遊戲流量的操盤者來說,明星代言只是整個推廣流水線當中的一個環節。
為啥我們看到明星一波一波的更新,原因之一就是洗流量。
和投放一個邏輯,先會小批次測試某明星的投放效果。哪個明星能起量就加大力度推廣,同時再籤合約,拍攝新素材。每個明星的流量也是有限的,成龍大哥出現螢幕三個月,該跟隨玩並付費的粉絲差不多都收割了,也暫時疲勞了。
立馬安排下一個明星上場,收割他的粉絲,至此迴圈往復。
04 為啥有人玩
明星帶流量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帶來的流量真的有效嗎?粉絲會因為明星就開始玩遊戲了嗎?
當然,只要使用者能來,玩套路的事情就不用操心了。
1. 簡單易上手
a 從頁游到手遊
傳奇這類遊戲一直是早期觸網使用者的回憶,2001年上線從PC端風靡至今。
而現在大家看到的廣告大都來自移動端,網民之所以看了廣告後願意玩。
一部分是懷舊情懷作祟,重溫舊好。另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從PC端到手機端玩的遊戲,過度很自然,無需教育。
許多劇情、套路等,都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增加了部分遊戲環節、特效、工具。
b 簡單易操作
無論是以前的版本,還是現在的傳奇類遊戲,操作都比較簡單。
不管你是大學生,還是初中生。只要下載無需註冊、實名,就能輕易上手操作,基本不需要練習。
還有一點就是可以掛機刷怪升級,極大滿足了沒時間的玩家。
2. 設套易上癮
a 利益誘導:“上線送VIP,裝備全靠爆,裝備秒回收,元寶無限量,交易能提現”是此類遊戲的噱頭。
你別說,就是有人信,願意開啟去試試。
但實際上,等使用者玩了之後,就是頻繁的讓你充錢買裝備、買寶石、買升級,哪哪都需要錢。
關鍵還有許多小心機,讓你首充1塊、6塊、10塊,送你禮物又升級,這樣不知不覺的就把錢花出去了。
b 榮譽刺激:在傳奇遊戲裡,如果不充錢,出門就被一刀999了。
遊戲裡的裝備靠打怪獲得,但如果你連基本的屬性壓制都沒有,只能被小怪吊打的份。
你說這怎麼能忍呢?以前玩PC沒錢被欺負,現在賺錢了還要被欺負嗎?這極大激發了使用者的虛榮心和勝負心。
另外,平臺還有各種戰力榜,充值越多就越有機會登榜。
但很容易就會被機器人或更有錢的玩家,擠下來。
有幾個朋友連續試玩了幾天,都不自覺的充值了幾百塊錢了。
當然,讓使用者上癮且無意識的就充值付費的完整套路很多,後續有機會可以單獨來聊聊此類遊戲是怎麼做使用者運營和付費轉化的。
05 賺錢停不下來1. 一版多用真省錢
不僅明星代言成本低廉,開發遊戲的成本也很低。
在淘寶等渠道,甚至都有類似的開原始碼。
而一些小企業也是堅持一版多用的原則,在一套原始碼基礎上換換皮膚,人物角色,加個場景,改完名字和明星就又重新上線了。
有款遊戲的名字甚至叫渣渣輝傳奇、刀刀爆傳奇。
另外某平臺旗下有10幾款類似遊戲,使用者怎麼換平臺玩,最終發現充值都去了同一個收款賬號。
所以,開發成本這麼低。就看最終投放帶來的使用者,能不能付錢cover成本。
2. 單人付費百萬
你應該無法想象,傳奇使用者付費的能力有多強。
許多使用者一次能充值幾萬元,其中單人付費百萬的也大有人在。
只要充錢就能升級,充錢就能解鎖使用更多裝備,只要充錢就能受到一群人膜拜。
而作為遊戲背後的公司,也藉此大賺了一把。
其中開發了藍月傳奇的公司愷英網路,連續4年公司營收突破20億。
圖1:愷英網路2017年營收
2017年全年營收更是突破了30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1億元。
圖2:愷英網路歷年營收
圖3:愷英網路歷年歸母淨利潤
儘管在2018年、2019年營收、淨利潤大幅下降,但依舊賺錢。
而且據公開資料顯示,愷英網路之所以這兩年淨利潤大幅度下降,原因之一是其他遊戲研發投入增加導致。
2018年該企業遊戲的綜合毛利率高達70.3%,只比2017年下降了0.4%。
除此外,同樣運營傳奇類遊戲的三七互娛、盛趣遊戲,也賺得盆滿缽滿。
3. 打破固有認知
依舊有很多人不理解,如此粗製濫造又無聊的遊戲,怎麼會有人玩。
但現實情況就是有很多來自二三四五線的喜歡玩,付費玩。
而那些經常在網上叫罵的都不是真實使用者,或者不是目標使用者。
許多事情,我們不是從業者,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干擾,導致我們在認知上出現偏差。
這也是寫這篇文章想和大家強調的一點,許多事情我們不是真實使用者,但不代表沒有人用他們。
做絕大數人的生意不一定賺錢,做少數人的生意也不一定虧錢。
就像拼多多,以前一二線的使用者都吐槽,但這不妨礙拼多多的發展和使用者使用。
所以請記住,有時候我們看到的、知道的,不一定就是全世界。
還有一件事
每人最多可投10票哦,登陸了之後就有5票,投完之後可以點選主頁的“再投5票”就有機會增加5張選票~投票即有機會獲得百萬驚喜禮品&起點學院千元豪禮哦!
投票傳送門:http://996.pm/YKPae
十里村,微信:十里村(shilipxl),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偶爾分享生活,關注電商、科技,新事物。
題圖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