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女和未婚男很痛苦(已婚女人比已婚男人孤獨)
我一直都認為,孤獨是人類的共同情緒。
但是毫無疑問,有一些人,天生比另外一些人,更容易孤獨。
這涉及到性格的差異,生活經歷的差別。
但是,我沒有思考過,男人和女人,這兩個群體,哪一個更容易孤獨!
所以,看到這項基於大資料調查,顯示的心理學研究成果時,我還是蠻詫異的。
一項心理學研究顯示:男人和女人,由於先天的大腦功能差異,以及後天的成長環境影響,導致男女,在面臨人類的共同情緒,孤獨時,會有很多不同的表現。
首先,男人和女人,對於孤獨的處理方式不同:女人傾向於抑鬱,男人在體味情緒低落,或者孤獨時,他們傾向於憤怒。
不僅如此,大量的研究還顯示:女人普遍比男人更容易孤獨,尤其是已婚群體中,女性的孤獨感,遠遠高於男性群體。
但是,有一個群體例外,那就是單身群體。
在單身群體中,男性更容易比女性產生孤獨感。
研究人員,雪萊·鮑里斯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孤獨,也可能是因為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承認孤獨。
而由於社會對男性的刻板印象,導致很多男性,在調查時,不願意坦誠自己在情緒上,脆弱的一面,尤其是,那些男性化越強的男人,越是不願意承認自己具備,這種虛弱的感覺,負面的情緒。
這會讓他們容易產生自我懷疑。
但男性不承認,不代表他們沒有。
為了保證調查的真實性,心理學研究者們,不僅從真實人群中調查取證,還根據社交媒體上的心情,以及性別統計,也調查男女的孤獨比例。
也是在這項統計中,研究人員發現,男性表達的孤獨的方式,是充滿宣洩的,憤怒的,爆發性的。
而女性則恰恰相反,女性傾向於用一種抑鬱的,絕望的,無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孤獨感。
不僅如此,由於女性具有群居性,當她們感到孤獨時,單身的女性,更傾向於尋找閨蜜,知心好友,乃至藉助小團體,來擺脫孤獨感。
而男性,由於對於孤獨體驗的羞於啟齒,所以,單身男性,不僅比單身女性,更容易孤獨,同時比單身女性,更難擺脫孤獨。
至於為何結婚後,女性反而孤獨感倍增,因為大多數女性,在進入婚姻後,無論交際圈,還是關注點,更容易轉向於家庭和孩子,這讓她們陷入自我封閉的迴圈圈中,很難排洩孤獨情緒。
不過,雖然,男人和女人,都有孤獨情緒。
並且,人類需要學會享受孤獨,需要學會和孤獨共處。
但是,利用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排解孤獨情緒,是大多數人,都會採用的方式。
只是,發表在《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男女利用社交關係,排解孤獨感,也有很大的差別。
對於男人來說,他們需求關係的豐富性,密集性,也就是說,一個男人,他的朋友越多,越是置身於群體,他們就越是容易生產快樂,成就感,也越少的體驗孤獨。
但是女人,卻恰恰相反,女性如果想要藉助社交,排解孤獨情感,需要一對一的深度關係。
也就是,相比較男人來說,女人要求質量,高於數量,要求深刻,多於豐富。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男人需要人群,來傾述和表達。
女人,卻需要一個人,一個值得信任的人,一個懂得她們的人,來讓她們放鬆和被傾聽。
因為女人,天生在安全和信任感上,要比男性薄弱。
她們在意外界看法和判斷,這讓她們無法在任何人面前釋放自己,只能在最親密的人面前,表現真實的自己。
一旦,她的真實自我,在一個不那麼親密的人面前呈現,會讓她們在之後一段時間裡,反覆陷入後悔的情緒,以及揣測別人怎麼想怎麼看的情緒上,反而會製造新的社交壓力。
這就意味著,在社交關係上,女性應該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來維繫一段關係的親密,以此來儘可能的減少孤獨感。
但是,風險是,當一對一的關係破碎後,女性往往容易陷入極度的社交孤立,這也解釋了,為何女人更容易從伴侶身上尋求情感支援,並更容易在婚姻裡感到孤獨。
而對於男性來說,他們需要大量的社會關係,比如,朋友,家庭,浪漫關係,同事,領導等,只有當他的關係,密整合一張網路時,他們才會在社交關係中,感到滿足。
一旦這張網路破損了,殘缺了,男性就很難感到被需求,被充實。
所以,對於男女來說,如果男性是擴張,女性就是挖掘;如果男性是征服,女性就是經營。
當然,這只是針對大多數人而言的社交建議,不排除個人差異。
但是,心理學的有趣之處就是,給予研究,給予大方向的建議,讓人們對自己的屬性更瞭解,從而,更容易走適合自己的道路。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