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槓是什麼意思(不抬槓不僅是高情商的表現)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 海明威

生活用無數個案例告訴我們什麼叫:禍從口出、言多必失,然而我們好像依舊學不會如何好好說話。語言真的非常奇妙,它能令人如沐春風,也能令人如臨冰窖;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會說話,已經成為高情商的標配。然而不抬槓,更是一種修養。

抬槓是什麼意思(不抬槓不僅是高情商的表現)

什麼是抬槓:抬槓也可以稱之為槓精,指經常的透過抬槓獲取快感的人、總是唱反調的人、爭辯時故意持相反意見的人。

他們行走江湖,不為行俠仗義,只為弟蛋裡挑骨頭,表現出“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極度優越感,反駁別人的每一個字眼,同時捍衛自己說話的權利。無論表達者的觀點處於哪一方,他們總能想方設法表現出自己很“令類”。以此強調自己的思辨能力出彩邏輯思維的縝密等等。

羅振宇在《奇葩說》曾提到:當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是表達能力。表達能力強的人,會比別人得到更多的機會和人脈。所以他們一開口,就贏了。

這契合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嘴上帶尺,腳下有路。

01 層次越低的人,越愛抬槓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

你說***跟***長的好像啊。他回:都醜。

你在朋友圈發個“困了”,他回:困了就睡啊,發什麼朋友圈,戲真多…

你喝杯奶茶,他說:怎麼?我們香飄飄奶茶在你心裡一點地位都沒有嗎?

你去星巴克喝杯咖啡,他說:喝茶不行嗎?也可以提神啊,非要去星巴克消費嗎?

你買件新衣服,朋友都說好看,他說:這就是買家秀跟賣家秀的區別哈哈哈哈哈

……

總之,他有一萬萬種方法讓你知道什麼叫“人 見 險 惡”。無論你當時多歡樂,他一張口,瞬間煙消雲散。這比口臭更可怕,這簡直就是病du。但他自身毫無感覺,甚至為此沾沾自喜。他們不分場合,毫無分寸可言,更不懂察言觀色,他們只是乘口舌之快來表達自己的“令類”的觀點而已,完全不顧他人感受。

弗洛伊德曾說過:“人的本質不是追求快樂,就是逃避痛苦。”所以,如果你說的話,讓人聽完覺得不爽,那麼,願意接近你、幫助你的人恐怕會越來越少;相反,如果你說的話能讓人產生快樂,那麼,你肯定就能走進對方的心。

這讓我想起曾經的一個同事,他是我們公司學歷最高的人。無論是能力還是口才都是無容置疑的,在每次開會討論方案時,他都能從各個角度去切入分析,老闆非常欣賞他。後來因為有個專案需要各個小組一起合作才能完成,我才發現原來很多同事其實不喜歡他。問其原因時,大多數人都說:“他說話不好聽”、“很強勢,根本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我跟他根本無法溝通”……

原來,他的高學歷高智商並沒有贏得同事們的喜歡,反而因此令很多同事疏遠了他。因為他的“強勢”令人望而卻步,他常常在討論專案時自顧自的說想法,在發生意見不合時,會強勢的把人說到啞口無言為止。他的這種做法並不會令人覺得他的初衷是想把專案做好,而是會讓人覺得“只有他是對的。”所以,自然沒人願意與他衝鋒陷陣。由此可見,智商高不等於高情商,做事能力強也不代表人生層次就一定強。

“懷才不遇”最大的原因不是沒錢、沒學歷、沒經驗或者沒背景,而是因為不會說話!

越底層的人,越喜歡用抬槓的方式顯示自己的優越感。而這種做法,也是最沒格局的。

02 謙卑自持,永遠有分寸

在全國特別會議上,黃渤的一句話,把總理都逗樂了。“我的職業就是念稿的。”簡單的一句話,引得在場的人,鬨堂大笑。結果就是,總理與大家親切互動,會議在愉快的氛圍下進行。確實,情緒是會被感染的,短短的一句話。體現了黃渤的高情商,也得以讓溝通工作順利進行。

很多人喜歡拿黃渤的長相開玩笑,殊不知,他的長相是最有辨識度的。每個人對帥的定義不一樣,有人認為古天樂劉德華周星馳才叫帥,這倒也是,這幾乎是每個人看到一眼就認為的帥,是公認的帥。而另外一種帥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是一種令人舒服安心的感覺,他就是黃渤。

他總是能遊刃有餘的化解每一次尷尬和危機。有一次他參加《魯豫有約》,魯豫問他:“現在覺得自己特別火了吧?”黃渤笑道:“都來《魯豫有約》了,能不火嗎?”一句話,把魯豫、自己、節目全誇了,可謂是滴水不漏。

黃渤出演《鬥牛》的時候,和女主閆妮一同接受採訪。閆妮說:“我之前合作的男星都是帥哥級別的,我跟你演夫妻,我就知道我要走向醜星的行列了。”言下之意就是說黃渤的長相難看。黃渤隨即說:“那我跟你演,我就要走向帥哥的行列了。”恰到好處的幽默,不僅巧妙化解尷尬,還表達了對閆妮的讚美,對方也因此樂開花。

黃渤的高情商與分寸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有人說,學好說話是這個時代最易走的捷徑。這句話實在是精闢!會說話的人,職場上有人相助,能有效地避免被人刁難,還能提高做事效率;生活上能建立良好的個人形象,構建幸福、快樂的生活環境。而黃渤能在娛樂圈有如此的地位,跟他會說話脫不了關係。

03 懂得傾聽 適時回應

這個世界上似乎永遠不缺乏誇誇其談的人,然而用心聽他人說話的傾聽者確實少之又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能言善道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懂得適時緘默,去傾聽別人說話的人卻很少。很多人認為與人交流,最重要的是表達自己,殊不知,其實善於傾聽的人,更容易打動對方。懂得傾聽,適時回應也是一大藝術。

當你的分享被聽到甚至找到共鳴時,不僅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的價值,同時也拉近你與傾聽者的距離。這樣的“雙向”溝通,似乎更容易贏得對方的信任,更能讓我們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而聽人說話時也並非只是坐在那裡默默地聽就好,而是應該要邊聽邊做出適當的反應。比如看著對方的眼睛、上半身往前傾、表情有變化,並在關鍵處出聲附和等等。以態度與言詞表現出自己正在聽,於說話者來說,被傾聽和被理解,也可以獲得一種精神上的鼓勵和能量。

第一次聽到“被傾聽”,是跟朋友聊天時他提及的一個觀點:“首先去理解,再尋求被理解”。可以歸納為:你在交談時是處於“去理解”模式,還是“被理解”模式,其實對方是可以感受到的。

比如他提到:我們在交談時總喜歡用這樣的口吻,「可是…因為…我以為…」那麼,要小心了。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當你不瞭解別人的經歷時,就不要貿然做出評價。郭德綱曾說:我特反感那種都不知道我經歷過什麼就勸我大度的人,我這兒咔嚓被人捅了一刀,血還沒擦乾淨呢,他就在那兒嚷嚷著你得勇敢起來…《荀子·非十二子》說:“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說話恰當,是明理的表現;而沉默得當,是一種看破不說破的智慧。

寫到最後:

在《奇葩說》中黃執中曾說:人生的困擾,十之八九都出在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困擾,十之八九都是因為溝通出了問題。一語道出了溝通的重要性,在我們生活中,說話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然而好好說話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何炅曾經在節目裡說過這樣一句話:誇獎的話可以脫口而出,詆譭的話要三思而行。我深以為然。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希望我們都能好好說話,當遇見“學不會”好好說話的槓精時,也別客氣,瀟灑轉身說再見。千萬別因此影響自己的情緒~

你好哇~我是@末世堂吉訶德的征途 江湖人稱11貓的寫字者。熱愛流浪,喜歡居無定所,不是合格的社會人。如果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探索這奇妙的世界吧~

這是我呀~

標籤: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