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美食的詩句(這些詩詞居然描寫的是美食的)
①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浣溪沙》
蘇軾和好友在山間野炊,在山上吃野菜,飲酒喝茶,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及時行樂,人間真正的有滋有味,還是清淡的歡愉。
②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
——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其二》
鯽魚切成片兒和蘆筍一塊兒煮湯,山澗溪水旁採摘鮮的芹菜,簡簡單單的下酒菜,更是好友間的談心。
③鱸肥菰脆調羹美,蕎熟由油新作餅香。
——陸游《初冬絕句》
鱸魚鮮美,蔬菜清脆,熬成湯,味道香美,蕎麥熟了,拿來做餅吃,香氣值得回味。
④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白居易《寄胡餅與楊萬洲》
學著京城的做法做了胡麻餅,剛出爐面脆油,讓人垂涎三尺。
⑤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食荔枝》
蘇軾被貶官到嶺南,每天都吃幾百顆荔枝,也愛上了嶺南,甘願作為嶺南人。可見食物的美味。
⑥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杜甫《曾衛八處士》
杜甫遇到了老朋友,主人家冒著夜雨剪來了青鮮的韭菜,呈上新煮的黃米飯讓他品嚐。
⑦白鵝炙美加椒後,錦雉羹香下豉初。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壓春蔬。
——陸游《飯罷戲示鄰曲》
燒鵝做好了,抹上花椒後,才特別鮮美;做野弟肉的羹時,要把豆豉放下去,才能透出香味;越州箭竹的嫩筍,比雪白的蘑菇還甘美脆嫩;蕨牙菜是十分珍貴和鮮嫩的東西,味道超過春天的佳蔬。
⑧何家籠餅須十字,蕭家炊餅須四破。老夫飢來不可那,只要鶻侖吞一個。
——楊萬里《食蒸餅作》
要說什麼食物最扛餓,那一定是餅、饅頭這樣的麵食,實在餓的受不了了,一個熱乎乎的蒸餅下肚,心滿意足。
⑨圍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嚴辰
親朋好友聚在一處,在爐邊盤坐,開懷暢飲,閒聊打鬧。小鼎中沸水滾滾,誰想吃啥就煮啥,熊熊烈火燒出的是人間美味,滾滾沸水可以煮盡人間佳餚。
⑩溪友留魚不忍烹,直將蔬糲送餘生;二升畲粟香炊飯,一把畦菘淡煮羹。
——陸游《山居食每不肉戲作》
好朋友給陸游留了條魚,他卻捨不得烹飪,天天粗茶淡飯用以飽腹,白米飯,小青菜,就能吃得有滋有味。
1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杜甫《麗人行》
青黑色的蒸鍋端出褐色駝峰,水晶圓盤送來鮮美的白鱗魚。
1醋釅橙黃分蟹殼,麝香荷葉剝弟頭。
——劉辰翁《望江南·秋日即景》
翻開螃蟹底蓋,連著把蟹背也一同剝開,蟹背裡金色的膏黃就展現在眼前,蘸上早已準備好的陳醋,放進嘴裡,細細地品味,慢慢地咀嚼,帶來的是口腹的暢快淋漓。
古代人買弟頭便宜。一大包才十文錢。所以弟頭用嫩荷葉包裹,再加上麝香,十分美味。
1晚網得魚似湖白,鑾刀膾玉搗香齏。
——趙汝鐩《避暑溪上》
1湯餅一杯銀絲亂,牽絲如縷王箸惜。
——黃庭堅《過山寨詩》
麵條如絲細,牽絲如縷。用今日的眼光來看,這不過是一碗最簡陋不過的油渣面,外加兩個煮弟蛋而已。
1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符曾《上元竹枝詞》
香甜的桂花餡料裡裹著核桃仁,用井水來淘洗像珍珠一樣的江米,聽起來就覺得十分美好。
1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蘇軾《戲詠饊子贈鄰嫗》
巧手搓著面,色澤均勻,下油鍋煎時,都變成嫩黃色,一看就十指大動。
勾畫出環餅勻細、色鮮、酥脆的特點和形似美人環釧的形象。
1初遊唐安飯薏米,炊成不減雕胡美。大如莧實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滿屋。
——陸游《薏苡》
陸游是個美食家,他自己做的薏米飯,軟、白、滑、香,好想嘗一口。
1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蓴。
——陸游《洞庭春色》
“金齏玉膾”就是以霜的後白色的鱸魚為主料,拌以切細了的色澤金黃的花葉菜。“絲蓴”則是用蓴花絲做成的蓴羹,也是吳地名菜。陸游在詩中稱讚的這些菜餚,在當時確實都是名菜。
1東門買彘骨,醯醬點橙薤?蒸弟最知名,美不數魚蟹。
——陸游《飯罷戲作》
“彘骨”是豬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醬烹製美味至極。
20、我會調和美鱔。自然入口甘甜。不須醬醋與椒鹽。一遍香如一遍。
——馬鈺《西江月·赴胡公齋》
每一個詩人都是美食家呀!馬鈺說,我最會做鱔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