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婆婆鬧翻的下場,婆媳關係要怎麼協調
婚姻中婆媳關係是一段婚姻最為致命的節點。
我曾經看過聽過無數的案例,因為婆媳關係而導致婚姻裂變的為數不少,這也是當今社會最大痛點之一。
而婆媳關係之所以難以相處,一般都是因為這些點導致:
1.經濟利益關係
婆婆媳婦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有共同的家便有著共同的經濟利益
我國家庭中有“男治外、女治內”的傳統,在婆婆的思維理念裡”家裡大大小小事情掌管了十幾年,現如今媳婦在家裡成了主角”對這種角色的轉換,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適應
“有的婆婆就算上了年紀,但仍希望繼續掌管家裡的財務支配問題;由於各自的地位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需要不同,也容易產生分歧。
2.相互接納不良
婆媳原來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各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習性,而現在婆媳在一家生活,這就有一個逐步瞭解、相互適應的過程。如果適應不良,彼此不能接納,便會關係緊張,矛盾叢生。
3.中介失衡
在婆媳關係中,兒子起著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兒子的這種中介作用如果發揮得好,則可以加強婆媳之間的情感
聯絡,反之,則容易成為矛盾的焦點,出現“兩面受敵”的困境。儘管母子情深,也難以避免結婚以後這種關係變得複雜的事實。因為夫妻之間畢竟在活動、打算、開支以及交往等方面有著更多的共同點。在這些問題上,夫妻觀點的一致性往往要超過母子觀點的一致性。這是因為兒子和母親相隔一代,在心理上存在著差異,這樣就容易造成兒子中介作用的失衡。如果母親不理解,就會產生“娶了媳婦忘了娘”的心態,誤認為兒子對自己的感情被兒媳奪去了,而遷怒於兒媳。
那麼,婆媳關係要怎麼協調呢?
1.相互尊重與諒解
作為媳婦,要多尊敬婆婆,因為婆婆年歲大,管家經驗豐富
做婆婆的也不要總是在媳婦面前擺架子,要看到兒媳的長處,多尊重兒媳的意見。例如星期天去遊園,做媳婦的不要只和丈夫、孩子去,把公婆留在家裡,應該一同前往,這樣婆婆也就不會產生寂寞孤單的感受。
反之,媳婦對丈夫照顧較多,對婆婆相對照顧不周,做婆婆的也應多予體諒。如果婆媳雙方在相處中都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相互諒解,婆媳非但不會出現大的矛盾,而且還會發展得如同親子關係那樣密切。
2.避免爭吵
婆媳之間出現了分歧、產生矛盾時,雙方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即使一方發脾氣,另一方也應剋制自己的情緒反應,等對方情緒平靜之後再商討處理所存在的問題
婆媳雙方平日有了意見,切忌向鄰居、同事或朋友亂講,只會加劇矛盾。作為婆媳,應引以為訓。
3.物質與精神結合
作為兒媳要和婆婆搞好關係,除了物質上孝敬之外,還應注意和婆婆搞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隔閡。只有彼此心理及時溝通,雙方的心理距離才會縮短。因此,做媳婦的平日裡要經常向婆婆問寒問暖,每逢老人身體不適,更需悉心照料,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