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歲孩子不會說話怎麼引導,二歲孩子還不會說話算晚嗎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最近和小外甥影片聊天,馬上要2歲的他調皮可愛,可就是不愛說話,也不會主動喊“姨”,聽他媽媽說,平時也不愛說話,就是急需幫助的時候會大喊,媽媽,媽媽叫不停,或者沒完沒了地喊“爸爸爸爸”。

二歲孩子不會說話怎麼引導,二歲孩子還不會說話算晚嗎

詢問了一圈孩子的日常,其實他非常聽得懂大人的指令,互動起來也沒有問題,雖然張嘴基本是啊啊啊啊(一聲到四聲的降調),但不礙於他想得到的一切食物,玩具或者是幫助。

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也只是你的孩子,給他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

在這裡也和您分享一下孩子語言發育的那些小事兒,希望也給您多增加一些信心和篤定。

兒童在一歲至三歲這個年齡段是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這期間的孩子語言發育突飛猛進,從咿呀學語到整句輸出,發展過程十分明顯。

而孩子的語言發育,不僅指語言性表達還包括感受性語言(理解語言的能力)和姿勢溝通(非言語溝通,點頭、搖頭、面部及眼神交流溝通)等,這是需要家長綜合考量的。

語言發育的6大預備動作訊號:

是否聽得見聲音;

是否能夠理解大人說的話;

是否喜歡一起玩;

是否能發出聲音;

是否會模仿別人的動作和聲音;

是否有用手指著某樣東西想表達的慾望。

語言發育的大致時間表

蹦單詞時間

差不多在9個月-1歲半左右,會開始蹦出來“媽媽”、“爸爸”“汪汪”“卟—卟”等單個詞語。

詞彙量的爆發式增加時期

在1歲半-2歲左右,開始說單個詞之後,孩子逐漸能夠把經歷過的事和單詞聯絡在一起,實現爆發式的增長。

從單詞到句子

在2歲-3歲左右,孩子們逐漸能夠將單詞和單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有意義的句子。比如“蘋果好吃”等。

語言的發展和什麼有關呢?

健康的體魄

大腦中掌管語言的部分是“語言中樞“, 語言中樞位於大腦皮質,控制人類進行思維和意識等高階活動,並進行語言的表達。

語言中樞包括:運動性語言中樞、書寫中樞、聽覺性語言中樞、視覺性語言中樞。各語言中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有密切聯絡,語言能力需要大腦皮質有關區域的協調配合才能完成。

簡而言之,支撐大腦的是邊緣系統和腦幹。用建築結構來舉例的話,地基部分是腦幹(強健的身體)、這之上的第二層這是大腦邊緣系(安定的心靈)、最上面這是大腦(語言)。所以透過日常健康的生活帶來安定的情緒和各種各樣的體驗來孕育語言。

豐富的語言動作跟隨

大腦的發育和身體的發育是相輔相成的。簡單地說,家長舉著“蘋果”說蘋果,比不拿著蘋果咬上一口說“蘋果好吃”來的印象深刻。

溝通語言要簡短精煉

在孩子的理解能力還不成熟時,用簡單清晰的句子比用長句好。比如出門看到飛機,開始可以是“飛機”,逐漸過渡到“大飛機“,再來”大飛機在天上飛“等等。

在養育過程中促進語言發育家長如何引導?

越早和孩子說話越好

越早對孩子說話,當其大腦捕捉到這些聲音時,布羅卡區就會變得活躍起來。即使孩子聽不懂,家長也可以跟孩子說話,刺激大腦發育。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也是一個道理。

不停重複地說話

重複的和孩子說同樣的話,當大腦接收到重複的語言時,布羅卡區域的反應會比首次聽到時反應更強烈,得到的刺激更大。

猜測孩子的目的並說出來

當孩子想表達某種感受或需求時,可能無法清晰的表述,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猜測大概的意思再說出來,問孩子是不是這個意思,不斷的重複和引導,慢慢孩子就學會用語言表達需求了。

眼神的交流

和孩子說話時,要注意眼神和表情的配合,說話時盯著孩子的眼睛,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交流起來會更順暢一些。

習慣叫名稱

日常和孩子說話時,最好是稱呼孩子的名字,頻繁、重複的聽到這個詞彙時,慢慢地在孩子意識中就知道這個是在叫自己。

同樣的道理,身體的器官、食物的名稱,鄰居小朋友的名字等,都告訴孩子,重複的刺激,讓孩子大腦對事物形成清晰的認識。

增加說話機會

家長一定不要馬上意會孩子的意思並幫助解決問題,克服這種情緒,要先問孩子想要什麼,讓孩子說出來或實在說不出來時,引導孩子講出單個詞彙,增加說話的機會。

把語言當遊戲,和孩子一同玩起來,不知不覺,孩子就已經是個自如表達的小孩兒了~

標籤: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