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故居,這村子有一座200多年曆史的周立波先生故居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最近兩年,隨著快手、抖音等影片平臺的崛起,越來越多的農村IP開始走了出來。華農兄弟、手工耿……透過他們,我們看到了千千萬萬立足鄉土的自媒體,他們奉獻出了無數返璞歸真的“土味影片”,喚起了現代人沉寂已久的田園夢想,更是讓我們發現了,如今農村那美好、溫馨的鄉野圖景。

周立波故居,這村子有一座200多年曆史的周立波先生故居

他們平平淡淡的生活日常,淳樸、世俗,充滿了煙火氣,卻是大城市的人們無比豔羨的所在。

今年是個特殊的時間點,是新中國成立70年,而最近國家統計局釋出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我國農村居民的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生活水平質量不斷提高。

可曾有人還記得,中國的改革始於農村。

幾千年來,中國農業文明的首要訴求就是吃飽、生存。農村人口吃飽之後,才有了剩餘勞動力去發明、創造更多元的社會結構以及經濟形態。

若你們對這段歷史感興趣,推薦你們一本書——周立波先生的《山鄉鉅變》。不是那個海派清口的周立波,而是著名作家、湖南省文聯主席周立波先生。在《山鄉鉅變》中,周立波先生以洗練流暢、清麗自然的語言寫到,一個小村因農業合作化的實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山鄉鉅變。

那個村子就是如今被稱為山鄉鉅變第一村的清溪村,是周立波先生的出生地。也因為《山鄉鉅變》這本農村文學經典,清溪村名揚天下。

清溪村緊鄰益陽市中心城區,佔地面積2平方公里。《山鄉鉅變》中這麼描述村子的自然風景:這個離城二十里的丘陵鄉,四圍淨是連綿不斷的、黑洞洞的樹山和竹山,中間是一大片大塅,一坦平陽,田裡的泥土發黑,十分肥沃。一條沿岸長滿刺蓬和雜樹的小澗,彎彎曲曲地從塅裡流過。

是了,甫一走進村子,就能感受到這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這是我國普通的鄉野,也是最典型的鄉野。

立波先生在書中寫:我要經我手把清溪鄉打扮起來,美化起來,使它變成一座美麗的花園……到時候,請你回來賞香花、嘗果子。

看著清溪村優雅恬靜的風景、乾淨整潔的村容、淳樸忠厚的村民,讓人不禁感嘆,幾十年的變革,立波先生夢想中的“清溪村”早已變為了現實,山鄉鉅變,舊村煥新。也正是如此有趣的地方,才能激發出先生的無限靈感,寫下曠世鉅作。

往村裡走,有一座周立波先生的故居。

在碧藍的天空下,這座小屋並不起眼。這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土木結構的四合院,黑白對比強烈的簡潔色調。門楣上懸著一塊“周立波故居”的匾額。

別看普通,周立波故居可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乾隆53年,距今已有足足兩百多年的歷史。周立波祖輩襲居至今,一磚一瓦都寫滿了歲月的痕跡。

故居環境更是極好,三面環山、茂林修竹;門前一口小池塘,每到夏時,滿池荷花點點,荷葉飄香。就在這裡,周立波長大、學習,完成了鄉土文字的啟蒙。

故居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510平方米,建築面積790平方米,共計28間房屋。整體房間佈局遵循“三間兩搭廂”形制,不是完全對稱。

廂房與偏房之間,有狹長天井相隔。站在天井之內,面前是樸素的粉牆黛瓦,頭頂是自由的流雲碧空,屋後是鬱郁的青翠綠植,讓人心胸豁然開闊。

堂屋內有一座周立波先生的半身塑像,栩栩如生,永遠儲存著他和煦的笑容。

故居內主要展示了周立波先生的生平事蹟和文學成就。細細讀來,字字句句都感人至深。

曾有人說過:“愈是大作家,他的作品的性質由他的時代的性質而定的這種關聯也就愈強烈、愈鮮明。在清溪村這片熱土,周立波先生出生、結婚、寫作,他把無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把對故土的十足熱愛都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當中,才能創造出振奮人心、擁有力量的鉅作。

走到故居西院正房,這裡就是周立波先生的臥室兼書房了,室內陳列著他睡過的雕花床和寫作用過的書案、木椅。1955年至1965年,他正是在此完成了反映農村題材的《山鄉鉅變》等長、短篇著作。

故居內,另有一座學堂。孔子的經典言論被懸掛在牆上,周立波先生應該從小就是在這裡讀書明理的吧。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周立波先生為我們永遠地留下了一些精神。雖然遺憾的是他不能親眼看到山鄉越變越好,但想來,他也一定是知道的。因為他相信,他熱愛的清溪村,值得。

而新的“山鄉鉅變”,交由我們這一代人,還將繼續書寫。

我是琰稜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標籤: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