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西湖的詩句(白居易寫了七首詩讚美西湖)
導讀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見蘇杭二州,既有響亮的名聲,又有如仙境般的美景,這不得不感謝唐代詩人們熱情的讚美。
初唐時期,宋之問在《靈隱寺》中,這樣寫道“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詩人站在樓上遠眺壯美的日出,寺門正對著錢塘江潮,觀日出,看江潮一舉兩得,可謂優哉遊哉。此詩一出,使得靈隱寺的名聲、人氣倍增。
到了盛唐,孟浩然在《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中,霸氣的感嘆道“驚濤來似雪,一座凜生寒”,面對洶湧的錢塘浪濤湧來,有如捲起了千萬堆皚皚白雪,讓觀潮的人無不感到寒氣的凜冽。這使得西湖又吸引大批粉絲。
在眾多的文人墨客裡,如果找一個人為西湖代言,當屬白居易。
一、樂天與西湖
白居易,生卒於公元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於今河南新鄭。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同時登第的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詩魔”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大夫。
公元822年,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任內有修築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績,所以他對西湖的愛,愛的深沉,愛的執著。因此他寫了大量關於西湖的詩作,如《西湖留別》、《湖上夜飲》、《湖亭晚歸》等七首精品詩作。
今天就與大家一起分享,白居易對西湖讚美詩作中最負盛名的一首《錢塘湖春行》。
二、精解《錢塘湖春行》
杭州古時稱錢塘,而西湖則叫錢塘江,因此錢塘湖即西湖。位於我國浙江省杭州市西部,三面環山,繞行一週15公里,是絕美的旅遊勝地。下面我們來欣賞《錢塘湖春行》。
詩曰: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這首詩是公元824年,白居易時任杭州刺史時所作。
提起西湖,想必你也會自然聯想到,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個千古名句吧!而讀了白樂天的這首詩,彷彿嬌柔含笑的西子的容顏就在眼前,配之樂天描寫自然天工的妙筆,使西湖顯得更加風光明媚、更加潤美迷人。
首聯寫在美好的春天,白居易前往西子湖畔踏青,諾大的西湖他卻獨愛著“孤山寺北賈亭西,”的方向。“孤山”,在西湖的中間,與其它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賈亭”也就是賈公亭。這樣,馬蹄向著孤山寺的北面,賈亭的西面飛馳而去。
行走間,馬背上的白居易放眼望去,看到的是“水面初平雲腳低”的開闊畫面。“雲腳”是指接近地面的雲氣,多見於將要下雨或下雨初停時。湖水初長,水面才剛剛與湖面齊平,而遊蕩不定的浮雲,壓得很低很低,與水面像相連在一起一樣交相輝映。
頷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幾處”指幾個地方。“暖樹”指向陽的樹。“早鶯”指初春時早來的黃鸝。早春的黃鸝鳥爭先恐後地飛到向陽的樹枝上,沐浴在春光中一展嘹亮的歌喉。
“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
俯視湖畔水邊,不知誰家從南方先飛回的燕子,正銜著春天的泥土搭建新窩。
頸聯寫,不止鳥兒,花花草草們也沒閒著,“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亂花”指紛繁的花。“迷人眼”指使人眼花繚亂。
岸邊五顏六色的花朵,漸漸把人的眼睛都迷住了,那些淺淺的青草,才剛剛能夠淹沒遊人的馬蹄。
尾聯寫,這麼多的美景,而白居易最情有獨鍾的則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行不足”百遊不厭。“白沙堤”指在孤山的東北面。這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最喜歡的是西湖的東面,那綠楊濃蔭中的白沙堤,這樣的美景令詩人餘興未消,也給讀者無盡的美的享受。
結語
這首詩短小精悍,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以“孤山”和“賈亭”為起點,開啟了一段山清水綠、鶯歌燕舞、花香草長的天堂之旅。
白居易用清新明麗的詩歌風格,既寫出濃郁的春意,又寫出了自然之美給人的強烈感受,把感情寄託在景色之中,詩中字裡行間流露著喜悅、輕鬆的情緒和對西湖春色細膩清新的感受。
所謂“象中有興,有人在”;“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評樂天詩語,見《滹南詩話》。
中國文學古典浪漫詩詞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