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任梁陳喬恩(陳喬恩發文懷念喬任梁)
小潘丨情感美文系列
01
10月15日凌晨兩點,女星陳喬恩在微博上發文:思念一直在,你就沒有離開。
末尾還新增了兩個生日蛋糕的表情包,也許有人腦袋裡會畫問號,沒前因沒後果,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但是,喜歡陳喬恩的人自然知道她心中所痛,因為這一天是喬任梁33歲的冥誕,而喬任梁,是陳喬恩的摯友,也是一個已經逝去了的暖心大男孩。
如果喬任梁還活著,那麼在今天,他一定會收到陳喬恩的祝福和禮物。可是讓人惋惜的是,年過三十,正值壯年,餘生再多的可能都都成為了零。
細數起來,那個愛笑的大男孩已經離開我們4年了,每一年的9月16日,陳喬恩都會發一張粉紅色天空的照片悼念喬任梁,她會時常去喬任梁的公墓,也會去看望喬任梁的父母,雖然聚會總是愉快的,但是提起喬任梁,大家依然還會落淚。
陳喬恩初到大陸發展時,因為人生地不熟,也沒有朋友,所以時常覺得很孤單。而由於合作的關係,喬任梁對陳喬恩關照有加,總是能細心地察覺到她所需,於是二人成了摯友。
02
在得知好友去世的訊息後,陳喬恩一度痛哭到不能上妝,出席喬任梁的葬禮時,也需要人攙扶,可見兩人感情之深。
世界上最深的痛苦莫過於生離死別,但是我想,死別的痛是任何傷痛都無法相比的,至少生離還有相見的可能,而死別讓人再無了希望。
沒有人知道28歲的喬任梁在選擇結束生命時,做過怎樣的內心掙扎,但是他一定有努力地想過自己的父母,想過自己的愛人,想過那些關心他,在乎他的好朋友,只不過他失敗了。
我們不能責備他是軟弱的,因為身處抑鬱症痛苦之中的人,永遠無法真的得到外人的理解,所以,對於當事人的選擇,我們唯有尊重。
都說“人死如燈滅”,一個人離開了,並不意味著他真的消失了,就像陳喬恩說的那樣,思念在,你就在。
喬任梁就像他喜歡的粉色一樣,溫柔,細膩,他對粉絲謙和有禮,對朋友重情義,所以才會讓陳喬恩把他視為自己最好的朋友。
曾經有人說,喬任梁其實是喜歡陳喬恩的,只不過這份感情一直沒敢說出口,這頗像一個情竇初開的大男孩該有的行為,只不過如今再也得不到驗證。
今天的陳喬恩與男友艾倫甜蜜相愛,甚至據傳已經見了雙方的家長,一看就是奔著結婚去的,如果喬任梁還在,陳喬恩應該也多了一個分享喜悅的人。
自從2011年兩個人合作之後,多次在劇中履生情愫,但是最終卻沒有走到一起,不管是《錦繡奇緣》,還是《放棄我,抓緊我》,陳喬恩都成為了喬任梁那個戀而不得的人。
03
這種感情超越了友情,但距離愛情還有一段距離,明明是最懂彼此的那個人,卻不能攜手相愛,雖然有一絲遺憾,但卻多了一絲思念彼此的空間。
很多人都認為,男女之間是不存在真正的友情的,總會有一方先動心,只不過這段感情最終會被深深地埋在心底。
其實,說是友情也好,說是愛情也罷,只要兩個人都覺得這種狀態最好,那麼便是最佳的選擇。
湖南電視臺的《快樂大本營》不知道陪伴了多少人的成長,其中何炅和謝娜這對搭檔也最受人喜歡。
記得謝娜在2002年剛到湖南電視臺的時候,連臺本都看不懂,還是何炅手把手教會了謝娜,自此謝娜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無人可替代的“一姐”。
何炅和謝娜之間的友情在娛樂圈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謝娜與張傑的婚禮上,何炅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她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有這樣的摯友在身邊,實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比父母更懂自己,比戀人更包容自己,可以在這個人的面前肆無忌憚,不用偽裝形象,是怎樣的輕鬆愜意。
還有張一山和楊紫,這對從《家有兒女》中走出來的冤家姐弟,現在反而變得像兄妹了,無數次張一山看向楊紫的眼神,都被網友們想成了愛而不得。
楊紫一再強調,只把張一山當哥們,但是張一山的那句:就算全世界背叛你,我也會站在你背後背叛全世界”不知道給了楊紫多少溫暖。
也有不少的人認為,友情以上,戀人未滿其實是很曖昧的一種狀態,超越了普通朋友的界限,卻又不像戀人那般光明正大,似乎總覺得有些彆扭。
而很多正處於這種狀態中的人,其實內心是很忐忑的,想要往前邁一步卻不敢,迫不得已往後退一步,卻又不甘心。
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去實踐過,從好朋友轉變成情侶很容易,但是真的成了愛人,總覺得少了什麼,並沒有感情上的昇華,反而覺得一切都沒有預期中的那樣美好,一旦分手,便再也回不到過去。
友情到愛情這條路,其實是單行線,越過了那個臨界點,很多東西都發生了質的改變,再想回頭,已經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因為愛過,再看你身邊出現的另一個與你相愛的人,內心怕是隻剩了煎熬;因為我們曾經是那麼的熟悉彼此,所以我知道,餘生的不打擾才是你最需要的。
04
不管是真友情,還是帶著愛而不得的遺憾,終究是人這一生所經歷的情感歷程,在這一段路上,你我彼此需要,彼此懂得,從彼此那裡獲得溫暖,這便足夠了。
就像陳喬恩對喬任梁那樣,他已經永遠地離開了,她也尋到了自己的王子,但是並沒有妨礙她思念他,她依然會在心底永遠地給他留一個位置。
有一句古話,人生得三兩知己,實屬幸事。
不管是藍顏知己,還是紅顏知己,只要遇到了,就是屬於自己的緣分,自當好好珍惜。
—END